也談《直銷不告訴你的四件事》(7)
你理解的“傳銷”概念是怎么形成的?你如何和外國人交流這個舶來品的原詞?別再神秘化妖魔化這個普通營銷模式。別想當然人云亦云以訛傳訛。還是中國的老百姓的翻譯最形象貼切,“傳銷”,先傳后銷,有傳才有銷。確實如此,無傳怎知信,有銷方見財。有傳才心動,無銷怎破財?
由于角度高度的局限性,每個人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即使一覽眾山小的偉人,仍然不可能了解周圍的山巒河川細貌,只有通過交流,交換信息、交換觀點、交換思想,才有可能了解更多、更詳細、更全面、更客觀。聯想到某些人的極端思維,很多人看到”傳銷”這兩個字,義憤填膺,粗口謾罵,要知道在言語的暴戾和行為的暴力之間,是可能存在著一種聯動關系的。現在大多數民眾對傳銷的理解,基本上就是道聽途說,傳銷就是非法。有的事情,嘴一張就說容易,真的較真,恐怕概念來源都有問題。那些自認為正義的人是否真正理解“傳銷”的含義?是否了解過,世界直銷聯盟討論報告和世界直銷商德約法對傳銷的定義和解釋?是否判定對照,有些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獎金制度同樣在違反禁止傳銷條例?
多層次計酬不是錯誤,濫用數學倍增原理才是根源。直銷產品的價格虛高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為什么會這樣?價格能不能降下來?能降為什么不降?不能降原因是什么?這才是分析實質的切入點。人活在世上,就要交流,就要消費。沒有人騙人,只有自己騙自己。心不亂動何受騙?
社會真正的危險并不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見,而在以蠻橫的方式對待意見的自然分歧。對一個正常社會、更不必說一個要致力于“和諧”的社會來說,一種尊重理性的態度,比究竟持何種思想觀點更為優先和重要。亦即人們如何思考、如何表達、如何解決意見分歧的方式,比持有的實質觀點是什么更為優先和重要。因為它涉及到作為基本前提的公共理性或話語規則,而如果我們沒有這種作為前提的公共理性和交往規則,如果我們沒有學會以理服人、而只是以力壓人或以勢懾人,我們就不會有正常的公民社會。
對歷史說真話才能對現實說真話,探索要只問是非不計利害,學術自由要能夠抵御來自政治和商業的壓力與誘惑,維護學術起碼的尊嚴和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