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直銷不告訴你的四件事》
直銷不告訴民眾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直銷并非暴利行業”!
論據有兩點:
1.成本不僅僅由產品構成;
2.時間也是銷售成本。
直銷產品的價格虛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價格虛高已經嚴重影響了運用直銷模式的企業正常發展。這樣的詭辯不僅蒼白無力,而且是幫倒忙,只能貽笑大方。不知道作者如何理解市場概念,是否認同價值和價格的辨證統一關系。即使壟斷企業,也不敢公開把自己的費用理直氣壯地強加給消費者。沒錯,把石頭吹噓成鉆石,確實要花費很多成本,不僅僅是時間成本,但是,消費者沒有理由可憐你的無用功,更不能當冤大頭被賣了還要幫著點錢。另外,這第一件事,“直銷并非暴利行業”,不是不告訴消費者,恰恰相反,直銷人隨時都在告訴消費者: **的牙膏雖然貴,但每次用量少,單位費用不高,所以“便宜”,洗滌劑雖然貴,但濃度高可以兌水,兌水后就顯得“便宜”了……可惜違背消費常識市場規則的詭辯是無用的,沒有口碑只有口水。不是嗎?作者不顧事實,竟然說直銷企業不告訴民眾“直銷并非暴利行業”,看來,作者理解的“性價比”概念,和普通民眾對“性價比”的理解有區別。
直銷不告訴民眾的第二件事:“直銷不是銷售理念的革命”
論據有三點:
1.“人際關系銷售”并非新途;
2.營業場所并非經營負擔;
3.“銷售員獲利更多”為什么是謊言。
“人際關系銷售”并非新途確實不假,但是,利用數學倍增原理設計的多層次計酬獎金制度,充分利用了人的貪心逐利本性,把人際關系如此高效地運用,直銷模式確實史無前例。認為營業場所并非經營負擔的說法,也許作者不很了解直銷甚至零售業。多少生產企業被大賣場的進場費、潛規則壓的喘不過氣,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不就是營業場所的威懾所致嗎?
至于“銷售員獲利更多”為什么是謊言的說法,多數直銷員獲利確實不多,但少數人獲得超高利益也是事實。沒有少數人的超高獲利,如何吸引人趨之若騖?這是分配問題,也恰恰是銷售理念、分配思維的突破導致了新的分配激勵方式。我們不在這里評論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只是根據文章推測,可能作者不是很了解直銷獎金制度。
直銷不告訴民眾的第三件事:直銷“追不上”電子商務時代
這個結論的論據竟然是:
1.中國拯救了安利;
2.渠道的負擔:難以更新銷售模式。
中國是否拯救了安利,與直銷“追不上”電子商務時代風馬牛不相及。沒錯,就象賣貨郎追不上百貨公司,百貨公司追不上超市一個道理。
渠道的負擔,難以更新銷售模式的結論,也是見仁見智一家觀點,作者對電子商務、直銷、地面實體、人際網絡……這些知識了解可能不全面,認為這些是矛盾對立的,是否有點武斷?可能作者不懂也沒想過整合運用的問題。
直銷不告訴民眾的第四件事:直銷讓人迷戀,其實與財富和機遇無關
這個結論恰恰相反,也不符和事實。
直銷公司的主要宣傳就是告訴人們直銷是發財的機會,是個人創業的商機,雖然畫餅難充饑,但畫的餅可以遐想出真的大餅,雖然眼下沒吃到,甚至看不到摸不著,但口里的唾液分泌早就垂涎三尺。正是因為直銷模式確實可以讓少數人獲得財富上的分配捷徑,才讓大多數人迷戀。就象當年的美國舊金山淘金熱,通過挖金礦發財的富翁寥寥無幾,但少數人挖到金子可以改變命運的事實,足以讓無數的礦工去挖山不止。
文章結語聲明:
中國國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并不算高,社會保障體系也談不上不完善,但是為什么中國成為直銷產業的一座金礦?一個可能荒謬但真實的答案是,大量的中國人正在為了發財而消費著直銷產品。我們自知不具備對這些人們進行道德批判的資格,我們也相信,一個人改善自身境遇的動機,無論如何也值得理解和尊重,因此我們只是想講一些常識,希望能對人們的選擇有所裨益。
但是,想講常識和講的是否常識不能等同。常識與人生活聯系最緊密,比什么主義都重要。千百年來的常識成為社會的規范,使社會有秩序和規矩,成為不能違背的神靈。常識是判別一個社會是否進步的一個最公正的標準。如果一個社會連最起碼的常識都顛倒和抹殺,那么這個社會就不能被信任了。
對一個普通的營銷工具神秘化妖魔化誤導曲解,只能影響社會正常發展,貽誤機遇。
如何理解直銷傳銷?
其實直銷和傳銷在英文里是一個詞, 源自“Direct selling”或“Direct Sale”。所以中文詞組“直銷”、“傳銷”原本是同一個概念。目前中國大陸,直銷傳銷攪的昏天黑地,到讓老外莫名其妙,英文單詞“Direct selling”或“Direct Sale”怎么翻譯成了兩種不同的概念。不知道翻譯回去要怎么向原產地表達。
如果打開在線翻譯,漢譯英輸入“直銷”,google的在線翻譯是Direct Marketing,雅虎字典則是Direct Sell。輸入傳銷,竟沒有英文單詞。
反之英譯漢,輸入單詞“Direct Sale”,google和雅虎都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