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記家族委員會:讓家族和企業“分離”
家族爭斗、兄弟反目,許多人對這樣的情節并不陌生。在家族企業占據絕大多數的香港,現實的殘酷為編劇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然而,有一個家族企業,卻很難吸引編劇的目光,因為它沒有引人入勝的文藝作品所需具備的諸如爆發大沖突、兄弟反目成仇等元素。即便在早年間,曾經歷過兩次分家,但最終還是歸于風平浪靜。這個家族企業就是靠生產蠔油起家的李錦記,如今已有百年歷史,家族的接力棒也已順利地交接到第四代掌門人李惠雄手中,他是李錦記第三代“掌門人”李文達的次子。
家族委員會:不討論企業經營,只規劃家族建設
在李錦記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歷了兩次大的分家,每一次分家都使李錦記面臨負資產的境地。作為兩次分家的親歷者,李文達大受刺激,但同時也得到不少教訓。為了不讓分家事件重演,2003年,李錦記建立了一個溝通的平臺——家族學習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家族委員會”)。
據介紹,家族委員會包括全部家族的26名成員,其中核心成員為李文達夫婦及其他5個子女。對于家族委員會的發展,李惠雄最有發言權:“我在公司做了27年,其中有6年的時間是做家族委員會。這6年里,我們一直想知道如何才能將家族企業延續下去,我們先后去了瑞士、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學習,研究為什么那里的家族企業可以延續上百年,最后我們想出了建立家族委員會這個辦法。”
按照李文達的設計,家族委員會是一個家族成員相互交流的平臺,而不是頒布家長意志的獨裁機構?!案鶕@種設想,家族委員會的中心工作不是如何改善李錦記的企業經營狀況,而是如何從戰略上規劃家族建設,包括家族憲法、家族價值觀,以及包括我們在內的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培訓內容等?!崩罨菪壅f。
這樣的設計與家族企業中企業和家庭高度重疊的特點極為相關。通常而言,家族成員在家族公司中會扮演4個角色:家族成員、股東、董事和管理層?!霸跊]有設置家族委員會之前,這種角色重疊使得大家聚在一起吃飯時,都感覺像是開董事會會議,討論的都是公司的事情,只是偶爾摻雜一些家族事務?!崩罨菪刍貞洰敃r的情景。雖然效率很高,但同時也存在很大的隱患。因為企業中不僅有家族成員,也有非家族成員,如果許多問題是在飯桌上達成共識或形成爭議,既影響家庭成員彼此的感情,又影響公司正確決策的制定。因此,李惠雄越來越覺得:家族企業管理中的一大問題就是必須嚴格把企業事務與家族事務相分離,否則就會影響企業的良性成長。
而在設置家族委員會后,李惠雄發現:每個家族成員對在家里和在公司里該討論什么議題分隔得很清晰。例如有關企業發展的重大事項,包括組織結構、戰略計劃、員工雇傭、股權轉讓、紅利分配政策等企業事務都是在董事會討論做出正式決定的;而有關家族的事務也都在家族委員會中得以解決。這樣既保證了家族對企業的控制力與影響力,又體現了家族企業的特色,同時又在組織上規范了企業的活動,避免了家族企業固有的干擾企業經營活動的弊病。
主持人制度:讓家族核心成員的投入更專注
在具體的運作方式上,家族委員會每三個月開一次會議,每次會議持續4天,無論家族成員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必須回來參加,如果遲到就會受到懲罰。
會議主持人由家族委員會的核心成員輪流擔任。在每次家族會議結束時,現任主持人都要選出下一屆會議主持,并幫助新主持人做好必要的培訓和準備工作。同時,由上任主持人對現任主持的工作進行點評和激勵,所有與會者還要對會議和主持人進行評分。在李惠雄看來,“這種主持人制度,可以令家族委員會成員特別是核心成員更加投入,形式也會變得更加多樣,會議的整體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李錦記,家族委員會是最重要的決策機構,下設李錦記集團、家族辦公室、家族基金、家族培訓中心、家族投資公司。之所以如此重視家族委員會,是因為李錦記有與眾不同的家族理念。“別的家族企業把核心放在‘企業永續’,而我們則把核心放在‘家族永續’上。如果以生意為核心,一旦家族出現問題,生意也會跟著受挫。李錦記是始終以家族為核心,只把生意看成家族的一部分,如果家庭不和睦,事業就會散掉。”李惠雄說。
“現在很多家族企業中的成員認為,如果不在家族企業里做事,就會被隔離在家族體系之外。但李錦計不同,像我們的第五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興趣。比如有人對慈善活動特別有興趣,他就可以去做家族基金,這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