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我國直銷行業規范發展的四大思考
我國直銷法規正式實施以來,已獲得經營許可的中外資直銷企業20余家,包括一些跨國企業和中資企業,全國直銷市場已達到一定規模。
從發展現狀看,一些取得經營許可的直銷企業,以產品品質為核心,在突出消費個性上下功夫,力求以產品的高品質和銷售方式的人性化、管理的規范化來吸引直銷人員和消費者。一些直銷人員在市場運營中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服務。不少直銷企業通過各種方式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包括在生產研發、經營方式、人力資源和品牌傳播等多方面加強建設、加大投入;一些直銷企業強化社會責任,積極參與我國的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和慈善事業。也有直銷企業與專家和媒體廣泛合作,加強對我國直銷法規的宣傳和正確解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我國直銷行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完善,主要包括:一是在企業經營管理層面,部分企業管理不嚴,屢次出現違規經營現象。個別企業的商品,存在以次充好、違背商業道德等問題;也有一些內資直銷企業起步較晚,尚未形成穩定經營的制度環境和運營機制,缺乏具有專業能力的管理人員和營銷隊伍,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力。二是直銷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一些從業人員對直銷的職業道德和基本操守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誠信度偏低;同時,缺乏直銷人員必備的技術素養,一些浮燥的氛圍也影響著直銷市場的發展環境。三是在政府監管方面,執法科學性和強化監管方面仍待改善,以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國直銷法規出臺僅5年,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市場秩序方面,非法傳銷仍然屢禁不止,有些地區甚至十分嚴重。國家執法部門雖然加大了打擊傳銷的力度,但由于非法傳銷點多面廣,且不斷變換欺詐手法,加上地方執法力量不足,使得非法傳銷對整個直銷市場秩序造成很大的危害。
對我國直銷行業規范發展的思考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直銷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為直銷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環境。總體來看,我國直銷立法已經有良好開端,但距離一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還有較大距離。目前,與直銷法規配套的政策陸續出臺,應不斷總結法規執行中的經驗,及時發現問題并通過適當方式加以完善。尤其在執法方面應更加注重公平性和科學性,創造公平公正的執法環境。
二是促進直銷企業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企業治理機制。按照現行法規和相關政策,開展合法合規經營,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糾正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從保護消費者權益出發,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內資直銷企業更應強化管理,完善經營機制,向規范的外資直銷企業學習直銷經營的經驗和技術,強化對管理人員的管理和對直銷人員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職業操守和誠信理念,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重視專業技能培訓,特別是對產品的性能、特點、質量、使用方法的培訓,使他們具備非常專業的知識,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
三是進一步強化對直銷市場秩序治理和整頓,嚴厲打擊非法傳銷組織和行為。維護直銷行業的聲譽,為直銷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四是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應考慮建立我國直銷行業協會組織。行業協會是行業管理和自律組織,它通過制定行規行約,實現行業自律管理和自我約束;可以協調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直銷員、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促進行業有序發展;它可以在企業與政府之間架起橋梁和紐帶,也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力量。行業協會還會協助政府提出立法建議,將在我國直銷行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還需要在全面了解和研究國際直銷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加強對我國直銷市場發展的理論研究。直銷涉及到商品學、營銷學、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道德倫理學、商業傳統和文化積淀等諸多學科和門類,是交叉性很強的理論領域,需要深入研究。同時,需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針對直銷市場存在的問題,注重運用相關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任興洲 1982年 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5年 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89年3月-1989年7月 北京外國語大學強化日語并結業。
工作經歷:1972年參加工作; 1985年7月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92年4月-1993年8月,赴日本國一橋大學學習和研究,并承擔了UNDP資助的《關于中日治理通貨膨脹政策的比較研究》課題; 1995年2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2004年9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