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讓保健品銷售從步行到坐上懸浮列車
直銷,讓保健品銷售從步行到坐上懸浮列車
顏汝紅
說起保健品,中國的老百姓可謂多數人都是吃著保健品長大的:小時候身體想要長得快,抱在媽媽懷里就補鈣;讀書時想給父母多爭光,天天都補牛璜酸;中年人亞健康的身體常疲勞,什么維生素、蛋白粉吃了都說好;老年人清理、調理加營養,保健品吃了這樣吃那樣!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保健品成了中國人一生的必需品。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地不斷提高,大家越來越多的關注起自己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越來越多的人把防病看得比治病更重要,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使用保健品的行列里來。聯合國工業規劃署提出,21世紀代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的兩大朝陽產業,其中一項就是以生命科學發展為基礎的健康產業。在我國,除了醫藥產品之外,保健食品行業已經成為最大的健康產業。
但是,由于中國老百姓對保健知識的缺乏,選擇使用保健品時人云亦云,存在一定的盲從性,結果使用保健品針對性不強,使用效果不佳,資源浪費嚴重,保健品的信譽受到質疑。
中國保健品行業的曲折之路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先后歷經了從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起步階段;從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的快速發展階段和從9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目前,處于行業整頓與市場調整階段,真可謂前途光明,道路曲折。1993年到1994年,保健食品的年銷售額在我國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占到了當年全國食品工業總產值的10%,但近些年來保健食品行業發展不僅始終未能突破這一歷史最高記錄,而且身處復雜而險惡的市場非理性發展和競爭環境舉步維艱。
就中國保健食品而言,以
中國保健食品如何尋求未來出路和解決方案等一系列問題始終困擾著業內外人士。一方面是伴隨著公費醫療與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和全民健康意識的普遍增強,使保健品的社會總需求在不斷增長;而另一方面卻是60%以上的企業及其產品處于“亞死亡”狀態,30%以上的企業及其產品處于“亞健康”狀態,特別是近幾年來保健食品企業屢遭批評和曝光,使保健品市場持續低迷,產值及銷量不升反降,始終未能走出徘徊,開創出新的發展局面。
首先是保健食品市場處于嚴重的信譽危機,而且這一危機一直伴隨著健康產業發展的全過程。由于一些企業的產品粗制濫造、假冒偽劣、虛假及夸大宣傳和違規經營,一次次的被政府通報和媒體曝光,使保健品在廣大消費者當中的信譽度不斷降低。
其二是產品低水平重復開發和申報。由于保健食品審批程序及技術要求與藥品審評政策相比要相對寬松一些,再加上一些企業投機心態嚴重和缺乏科技投入,而將健康產業僅僅作為以獲取第一桶金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為目的,只是盲目的跟風仿制,不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缺乏系統的專業論證與高水平的頂層設計,造成大量的低水平及同水平的重復開發和申報,致使一些企業經營上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第三是企業經營陷入同質化惡性競爭。多體現在產品配方及功效成分的相似性,尤其是保健功能及適用人群的相似性,由此而造成了企業同質化過度競爭,直至發展到為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自身利益而不擇手段地在同業間進行惡性競爭。
中國保健品未來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1.中國保健品市場空間巨大
相關資料顯示,2001年全球保健品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476億美元。美國是目前全球保健食品的最大消費國,其保健品的銷售量占全球保健品市場的38%,而中國保健品銷售量與發達國家比,差距甚遠。另一方面,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費占其總支出的25%以上,而中國只有0.07%。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保健品市場潛力巨大;另外,中國有著13億人口的消費大國,保健品消費還有大幅增長的空間。
近幾年,我國內地城鄉居民保健類消費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長,遠高于發達國家12%的增長速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對保健品的消費逐年攀升,預計到2010年會接近1000億美元。而另有專家預測,2010年,中國保健食品消費額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甚至不止這個數。
2.中國保健品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亞健康人群占總人口數量的75%以上。其中,肥胖者已經超過了9000萬,超重者則超過2億,減肥品消費額為60~100億人民幣;糖尿病患者有4000萬以上,中國現有8000萬左右的高血脂患者,其保健市場潛力在100億元以上;在上海地區,僅35~55歲女性的補鈣產品消費量就有近3億元人民幣;患失眠癥的占到總人數的4.2%,即5400萬人。未來幾年內,保健睡眠市場也將突破200億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