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影響本土營銷的幾種心態(2)
,那個病人得的只是胃炎。趕緊通知病人,哪想到對方喪事都已經辦完了。
中國人歷來信任權威,許多年前幾乎所有產品的廣告都會提到“省優、部優、國優”之類的字眼。
對品牌而言,怎樣算是權威?
要正宗,最好是行業惟一或者第一。正宗,簡單說就是一個品牌名稱最好只對應一個品類,最好的情況就是由一個品牌開創了一個品類。有攝影愛好的朋友很多都聽說過“lenspen”鏡頭筆,“lens”的意思就是鏡頭,“pen”當然就是筆了。鏡頭筆是由一家加拿大公司發明的并申請了技術專利。雖然世界范圍內還有富士等日本品牌也生產鏡頭筆,但這個品類“lenspen”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
行業第一,就是品類銷售額的老大。現在品牌之間的競爭多數聚焦在賣點上,賣點多了,消費者眼睛也就花了,心也亂了,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或者根本不想費力去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對消費者而言,購買行為是要承擔風險的,比如產品質量、安全性、可靠性等等。他們當然希望把風險降到最低,那么選擇第一品牌就是最省心的辦法。
小結:
成為權威有兩種方法:
第一,開創新品類,或者挖掘品牌歷史文化內涵,總而言之就是自己作權威。
第二,依附權威,自己不是權威,可以盡量往權威那里靠,還可以請權威站出來為自己說話。
四、注重面子
自古以來,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頭百姓,只要是中國人,少有不好面子的。
晉朝時,就有石崇、王愷斗富,一個用麥糖洗鍋,另一個用白蠟當柴燒。后來嫌不過癮,王愷制紫絲布屏障四十里。石崇則制錦綢屏障五十里;王愷的屋上涂赤石脂,石崇則在屋上涂香椒泥;王愷得珊瑚樹高三尺,自謂無比。石崇手執鐵如意一舉將其擊碎,拿出自己的珊瑚六七株,皆高三四尺。王愷斗不動了,甘拜下風。
什么樣的產品與服務會讓消費者覺得特別有面子?
○ 牌子響亮的
前幾天筆者陪朋友去買筆記本電腦,預算六千,如果買大陸或臺灣品牌,可以達到中等甚至中等偏上的配置,而且質量完全沒問題。結果我們轉了一圈,朋友買了個知名品牌的筆記本,基本是該系列最便宜的一款,用起來肯定不如別的牌子同等價格的運行快,然而朋友還是興高采烈。
○ 服務細致的
這一點星級酒店通常做得都很好。當你在酒店門口下車的時候,門童會跑過來為你開門并用手替你遮擋防止碰頭。當你結賬的時候,服務員會畢恭畢敬地雙手把找零奉上。當你能時時刻刻讓消費者感到特別有面子的時候,服務的火候就差不多了。
小結:
面子心態在營銷價值體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產品,包括產品的外形、包裝層面與軟終端以及延伸售后服務層面。如果不能很好地考慮到這一點,那么即使賣點再精確,可能也無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孝道至上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此為品牌文化內涵而取得成功的企業比比皆是。
說服消費者最容易的情形就是,我們將要灌輸的觀點,在他頭腦中或者潛意識里本來就存在并認可。這樣,我們的品牌就容易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孝文化是全社會都認可的主旋律,在這上面說事,易于被為人兒女的消費者接受。
凸透鏡能夠在太陽下點燃火柴,是因為它把光和熱聚在一個點上釋放出來。孝文化在營銷中的應用同樣如此。假如僅僅是大而空泛地談及孝道,很難對消費者內心產生深刻觸動,所以,要為“孝”找到一個最閃光、最震撼的情感落點,集中釋放出來,打動人心,絕不能泛泛而談。
中國的父母絕大多數屬于奉獻型的,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等孩子獨立了,成家了,卻不好意思給孩子提要求、要東西。很多老年人都有服用保健品的想法,但是嫌貴,又不好意思跟兒女張口要,就把空盒放在顯眼的地方。正因為如此,以孝文化為品牌落點的產品在終端及廣告宣傳中,一定要借用父母的形象,替他們把自己不好意思提的要求說出來,把他們的心聲傳達給作兒女的,提醒他們。
小結:
1. 利用孝文化對消費者進行情感營銷,就像點穴大法一樣,只有找到最能觸及消費者內心深處的那個點,并通過各種手法靈活地、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才可能引起廣泛共鳴、深刻影響,從而對銷售產生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2. 替產品的使用群體把需求向購買群體提出來,還要天衣無縫,不留痕跡。需要同時深入了解這兩個群體的心理特點、思想特征及行為習慣,因此,廣泛而扎實的市場調研是必不可少的準備環節。
七、從眾現象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電影院有兩個出口,在電影散場的時候,心理學家站在一個虛掩的出口旁,第一個觀眾走過來的時候,心理學家告訴他門是鎖著的,然后自己就離開了,結果整個電影院的人都從另一個門排著隊走了出去,連一個敢于嘗試的都沒有。
平時我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體會?在一條陌生的街上選飯館吃飯,哪家人多我們去哪家,對于空空的飯館,我們甚至可能懷疑是黑店。所以現在很多餐飲店都學精了,盡量擴大臨街窗口的面積,增加窗口座位數,快到飯點時,就找幾個朋友坐在窗口吃小菜。筆者曾聽一位朋友說,他有個親戚開了蛋糕店,生意冷淡,
中國人歷來信任權威,許多年前幾乎所有產品的廣告都會提到“省優、部優、國優”之類的字眼。
對品牌而言,怎樣算是權威?
要正宗,最好是行業惟一或者第一。正宗,簡單說就是一個品牌名稱最好只對應一個品類,最好的情況就是由一個品牌開創了一個品類。有攝影愛好的朋友很多都聽說過“lenspen”鏡頭筆,“lens”的意思就是鏡頭,“pen”當然就是筆了。鏡頭筆是由一家加拿大公司發明的并申請了技術專利。雖然世界范圍內還有富士等日本品牌也生產鏡頭筆,但這個品類“lenspen”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
行業第一,就是品類銷售額的老大。現在品牌之間的競爭多數聚焦在賣點上,賣點多了,消費者眼睛也就花了,心也亂了,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或者根本不想費力去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對消費者而言,購買行為是要承擔風險的,比如產品質量、安全性、可靠性等等。他們當然希望把風險降到最低,那么選擇第一品牌就是最省心的辦法。
小結:
成為權威有兩種方法:
第一,開創新品類,或者挖掘品牌歷史文化內涵,總而言之就是自己作權威。
第二,依附權威,自己不是權威,可以盡量往權威那里靠,還可以請權威站出來為自己說話。
四、注重面子
自古以來,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頭百姓,只要是中國人,少有不好面子的。
晉朝時,就有石崇、王愷斗富,一個用麥糖洗鍋,另一個用白蠟當柴燒。后來嫌不過癮,王愷制紫絲布屏障四十里。石崇則制錦綢屏障五十里;王愷的屋上涂赤石脂,石崇則在屋上涂香椒泥;王愷得珊瑚樹高三尺,自謂無比。石崇手執鐵如意一舉將其擊碎,拿出自己的珊瑚六七株,皆高三四尺。王愷斗不動了,甘拜下風。
什么樣的產品與服務會讓消費者覺得特別有面子?
○ 牌子響亮的
前幾天筆者陪朋友去買筆記本電腦,預算六千,如果買大陸或臺灣品牌,可以達到中等甚至中等偏上的配置,而且質量完全沒問題。結果我們轉了一圈,朋友買了個知名品牌的筆記本,基本是該系列最便宜的一款,用起來肯定不如別的牌子同等價格的運行快,然而朋友還是興高采烈。
○ 服務細致的
這一點星級酒店通常做得都很好。當你在酒店門口下車的時候,門童會跑過來為你開門并用手替你遮擋防止碰頭。當你結賬的時候,服務員會畢恭畢敬地雙手把找零奉上。當你能時時刻刻讓消費者感到特別有面子的時候,服務的火候就差不多了。
小結:
面子心態在營銷價值體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產品,包括產品的外形、包裝層面與軟終端以及延伸售后服務層面。如果不能很好地考慮到這一點,那么即使賣點再精確,可能也無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孝道至上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此為品牌文化內涵而取得成功的企業比比皆是。
說服消費者最容易的情形就是,我們將要灌輸的觀點,在他頭腦中或者潛意識里本來就存在并認可。這樣,我們的品牌就容易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孝文化是全社會都認可的主旋律,在這上面說事,易于被為人兒女的消費者接受。
凸透鏡能夠在太陽下點燃火柴,是因為它把光和熱聚在一個點上釋放出來。孝文化在營銷中的應用同樣如此。假如僅僅是大而空泛地談及孝道,很難對消費者內心產生深刻觸動,所以,要為“孝”找到一個最閃光、最震撼的情感落點,集中釋放出來,打動人心,絕不能泛泛而談。
中國的父母絕大多數屬于奉獻型的,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等孩子獨立了,成家了,卻不好意思給孩子提要求、要東西。很多老年人都有服用保健品的想法,但是嫌貴,又不好意思跟兒女張口要,就把空盒放在顯眼的地方。正因為如此,以孝文化為品牌落點的產品在終端及廣告宣傳中,一定要借用父母的形象,替他們把自己不好意思提的要求說出來,把他們的心聲傳達給作兒女的,提醒他們。
小結:
1. 利用孝文化對消費者進行情感營銷,就像點穴大法一樣,只有找到最能觸及消費者內心深處的那個點,并通過各種手法靈活地、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才可能引起廣泛共鳴、深刻影響,從而對銷售產生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2. 替產品的使用群體把需求向購買群體提出來,還要天衣無縫,不留痕跡。需要同時深入了解這兩個群體的心理特點、思想特征及行為習慣,因此,廣泛而扎實的市場調研是必不可少的準備環節。
七、從眾現象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電影院有兩個出口,在電影散場的時候,心理學家站在一個虛掩的出口旁,第一個觀眾走過來的時候,心理學家告訴他門是鎖著的,然后自己就離開了,結果整個電影院的人都從另一個門排著隊走了出去,連一個敢于嘗試的都沒有。
平時我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體會?在一條陌生的街上選飯館吃飯,哪家人多我們去哪家,對于空空的飯館,我們甚至可能懷疑是黑店。所以現在很多餐飲店都學精了,盡量擴大臨街窗口的面積,增加窗口座位數,快到飯點時,就找幾個朋友坐在窗口吃小菜。筆者曾聽一位朋友說,他有個親戚開了蛋糕店,生意冷淡,

上一篇:直銷企業該怎樣打造品牌? 下一篇:重構直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