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牌照未來兩年或放量發放
牌照是不是“雞肋”
從直銷牌照發放的數量可以揣度中國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和審批思路——謹慎為主,逐步放開。06年可以說是直銷申報元年,政府的審批工作也處于求證和建設階段,企業申報更是摸著石頭過河,政策和消息面的不明朗并沒有影響企業的申報熱情。既然《條例》將行業設置了門檻,那么可以這么理解:牌照就意味著“免死金牌”,有牌是合法直銷,沒牌就是非法傳銷。那時只要能邁過《條例》規定最低門檻的企業,都有陽光化的想法。然而那年,商務部對直銷牌照緩慢的審批節奏,磨掉了大部分企業的耐性。比如要求企業先去工商做增加直銷經營范圍的營業執照和章程的工商變更,氣走了不少已經遞交了申報材料的企業,其中不乏不少實力雄厚的傳統大牌企業。
堅持下來的企業在07年嘗到了甜頭,這一年獲牌的17家企業與06年的2家,基本上組成了中國直銷的“國家隊”。
07年獲批數量的的增多,又讓部分企業看到希望,可正是因為這種增多,無形中卻加大了監管難度。眾所周知,08年全年的政府工作的重心是“保奧運”。商務部對于給直銷審批更是來了個“急剎車”,這令很多申報企業失望不已。09年全年只發放2張牌照,更是讓整個業界始料不及。
很多業界人士再也忍受不了這種墨跡,稱直銷牌照已經淪為“雞肋”。企業有牌做,沒牌照樣做。雖然不時傳出某家處于邊緣、灰色地帶的企業“猝死”,老板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但這些,對于這類企業龐大的基數而言,畢竟是小概率事件。如是乎,很多這類企業做成了青蛙,在溫水里很舒適自在地游啊游啊,甚至開始嘲笑企業申牌是不識時務“你看我不申牌比你拿牌了更大的市場自由度”。
可是,中國直銷陽光化、法治化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那些試圖一直在灰色邊緣地帶游走直銷企業,得到的一定是在溫水中游泳的青蛙的下場。安利、雅芳、如新、康寶萊,哈藥、隆力奇、中脈等拿牌后,短期對市場業績也許沒立竿見影的效果,甚至還會產生種種陣痛,可毋庸置疑的是,他們已經在黎明前悄然搶占了中國直銷市場的戰略制高點、瓜分了中國直銷市場的版圖。
因此,依筆者看來,企業還是需要一個直銷牌照這張“通行證”,因為只有這樣,企業在直銷江湖中方能名正言順,有一席之地。經過幾年的醞釀和求證,筆者注意到,在未來2年內,對于企業的申批情況有望出現大幅增長,理由如下:
理由一:標桿型企業已然樹立
為什么08年和09年商務部的直銷牌照審批數量突然驟減,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商務部意欲在已經獲審批的企業中打造標桿型企業,這需要2-3年左右的時間。雅芳是監管部門的第一塊“試驗田”,如新、三生、寶健這些第二批獲牌的企業在市場里無不以穩健經營著稱,充分體現了商務部通過這些穩健性企業打造樣板型獲牌企業的行業管理思路。兩年來,除大連珍奧因為種種原因被取消直銷牌照,其他獲牌企業表現得中規中矩,基而且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這些企業的市場業績普遍飄紅,實屬難能可貴,這種局面也基本符合了政府的預期。
筆者認為,當樹立標桿型審批企業的管理目標實現,該暴露的問題集中暴露、并獲得階段性的解決,接下來就應該是審批大閘重新打開的時候了。
理由二:直銷法規全面實施依賴于獲牌企業真正成為行業主流
從法理上講,兩部《條例》作為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效力僅低于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中國法律淵源體系中的層次和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這樣一部行業性法規最終被架空、成為擺設,不僅是對國家已經花費的大量立法資源的巨大浪費,更是對法律的神圣和尊嚴的一種極大損害。
在《條例》實施初級階段,政府在秩序和自由、穩定和效率等價值中尋求一種高度平衡,有人說這體現了中國政府的高度監管智慧。那么經過這一階段,就一定要將《條例》落到實處,使其成為真正規范行業各個層面的一部行業法規,否則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就是法律實施失職了。
現在的中國直銷業,處于拿牌企業和灰色邊緣地帶的非獲牌企業共舞的局面。其中拿牌企業只有屈指可數的24家,而后者的數量確成千上萬。于是,中國直銷行業一種怪狀出現了,獲牌企業需要嚴格執行在獲批區域內銷售獲批的產品,嚴格進行信息披露等限制,而非獲牌企業卻無需遵守這些規定。因此有人評論說,獲牌企業是主動要了一個枷鎖跳舞,非獲牌反而獲得了更大的市場發揮空間。
筆者認為:經過這幾年的實施,兩部《條例》暴露出的“嚴格實施區域經營限制”、“嚴格執行單層次計酬”等問題是否合理,值得討論,有些需要通過法律修改加以調整,但這并不妨礙兩部《條例》即將全面實施時代的到來。這就必然要求相關主管部門加快審批節奏,將符合要求和有發展前景的直銷企業,有效納入到兩部《條例》的監管通道里面來,讓獲牌企業成為行業的主流,非獲牌企業完全邊緣化。這是相關部門法律實施的需要,也是行業本身健康發展的需要。
理由三:春江水暖,實力型企業近期動作頻頻
近期傳出有美、韓、日、意、瑞等實力型外資直銷企業,以及國內一些大中型企業開始委托國內一些著名行業咨詢機構進行申報材料的準備工作,并以積極地姿態主動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獲取申牌指導。
筆者認為:在前連續兩年申牌熱情降至冰點的情況下,大量的實力型企業突然近期動作頻頻,至少說明他們敏銳的嗅覺已然聞到了某種穿暖花開的氣息。
基于以上理由,筆者大膽預測:到2011年,獲牌直銷企業數量將突破60家,也就是說,這兩年直銷牌照將發放35個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