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騙局(4)
而按2010年1億終端用戶、廣告收入1000億元算,軟件和廣告收入為1億(張卡)×999元(每卡售價)+1000億=1999億元。而應支付看廣告的費用為1億(張卡)×30(條)×0.1(元)×365(天)×5(年)=5475億元。收支相抵虧損額為1999億元-5475億元=-3476億元。
以上的計算還不包括打折、工資、獎車獎等龐大開支。算賬的結果是,買卡號看廣告的人越多,世界通的虧損越大,最后將無法支付費用,唯一的辦法就是挖東墻補西墻,拿后面加入代理商的錢返給先加入者,直到資金鏈斷裂或是圈錢蒸發。
河南一位資深廣告人質疑道:“世界通廣告收費標準是每條2毛錢,按其所說的2010年達到1億個終端用戶算,如果一企業在世界通上發布廣告,一天播兩次連播6個月,要支付的廣告費是1億×30×6(天)0.2(元)×2(次)=73億元!在中國最有影響的面對的是十幾億人口的中央電視臺做廣告,標王每天狂轟濫炸播放廣告也不過5億元以內!任何一家企業如世界通宣稱的那樣做廣告,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有網友一陣見血的指出,如果你是投放廣告的客戶,你是否愿意你投放的廣告只是被人這樣隨便的點擊卻不關注你的廣告內容,點擊過后卻不知道你廣告說的是什么!難道你就這么愿意送錢給人花?沒人會在這樣的地方發布廣告宣傳的。
現在距2008年已經一年,實際“日點擊率”,顯然和“世界通”所規劃的“6億次”差得太遠。這種現象只有一個解釋:他們并不真的需要有企業注意到自己愿意投過廣告,只是追求代理商的購卡費而已。
既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廣告商,一切“盈利”便成了天方夜譚。到底誰是“負翁”?不言自明。
涉嫌新型傳銷?
“世界通”大肆神話般的“創富”宣傳果真如此嗎?
對外宣稱 “看廣告有錢賺”,收益是由眾多廣告發布商支付廣告費的。但事實上,根本沒有這樣的廣告發布商。目前為止,世界通所開展的經營業務就是吸納更多新代理商、收取更多售卡費,用以支付所謂廣告點擊費。
簡而言之,“世界通”還是在玩一場“空手套白狼”的豪賭。另外,“世界通”與代理商的簽約合同有效期只有一年,代理商只享有“優先續簽權”,就算一年合同到期,能否續簽的決定權掌握在“世界通”公司手中,一旦新發展代理商的購卡資金無法支付廣告報酬,勢必引起“世界通”公司資金鏈的斷裂,所有的利益都將無法保障。
2008年11月2日晚和11月3日晚,河南電視臺三頻道《民生大參考》欄目已“是賣軟件,還是搞傳銷?”為題播出了對世界通項目在河南的代理商經營狀況的質疑報導。
記者在世界通總裁戴兵在他的網上空間里看到他對該事件的表述說,“讓很多代理商產生的誤解和錯覺,對世界通在河南的市場發展造成了很壞的影響”。記者注意到,他們辯護認為世界通的經營形式與傳銷無關,其依據則是工商部門的認定非法傳銷的標準:有無高額的入門費、有無團隊計酬、產品是否物有所值。
這項誕生近百年的非常商業模式世界通利用,發揮的淋漓盡致,居然請了20余名著名法學專家、學者與權威政法工作者“論證”認為世界通的商業模式沒有違反國家法律。
世界通在數家報紙上發布信息顯示,2009年3月18日,一個所謂冠著國字頭叫中國生產力學會批準同意組成專家課題組,對“世界通營銷模式”進行調研和評審。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