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騙局(3)
香港世界通國際科技有限公司鼓吹世界通是個創造“全球財富第六波”、締造“數碼經濟財富神話”的手機無線流媒體產業領航者。稱業務分布于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深圳、香港、廣東、廣西、河南、海南、北京、上海、湖南、江蘇、江西等地的市場經營發展迅速。
對此,以深圳為例,記者查詢了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電子檔案,沒有世界通深圳分公司這個名稱,只有世界通深圳代表處。據查,香港世界通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在大陸只有海南和長春在分公司。
在世界通的資料中出現了一不得不說的公司,世界通稱,他們注資1000萬元成立了海南世紀通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世紀通),在海南取得了《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記者查閱企業檔案登記資料顯示,世紀通是由內地居民施永兵出資990萬元人民幣、王程出資10萬元人民幣成立的“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公司。
那么,這兩家是否可以在大陸各省“聯營”增值電信業務呢?
河南省有關部門負責人給記者答復說,依《電信業務經營許可使用規定》等法規,世紀通只能在海南從事經營。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法》規定,世界通在國內從事經營活動違法!兩企業未在河南省省備案,從事經營活動是違法的。
但是國家工商總局給該處頒發的“工商備案”強調:“不得直接從事經營活動?!北緢笥浾卟樵兊?,國內曾有十幾家媒體對世界通的行為合法性作出質疑和揭露。不過,不低于三十余家平面媒體對其進行了專題報道,在眾多媒體上刊出廣告。世界通的網站顯要位置清楚的注明曾正面報道過媒體名稱。
這樣巨額的廣告支出行為引起更多人的質疑,“如果真的像世界通宣稱合法的話,有必要這樣做欲蓋彌彰嗎?”曾有網友戲稱世界通的一系列“正名”活動是“掩耳盜鈴”、“此地無銀三百兩”。
到底誰是“負翁”?
揭開世界通的面紗后發現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它用于支付代理商的“廣告費”,不是來自公司經營所產生的利潤,而是來自“代理商”所交的“購卡費”。由于推薦下級“代理商”的傭金結算基數是999元/卡×所購卡數,而不是下級“代理商”的購卡費,因此實際上每個“代理商”加入,他的“購卡費”只夠發自己這么長時間的“工資”,比如“零售經銷點”購卡費4496元,購卡數5張,他的直接上級代理商至少可以獲得499元的獎金。
另外,直銷公司的獎金都是以真實業績為基數來結算的,“世界通”卻不一樣,由于公司最高級別的“代理商”是省級代理。對“代理商”來說,自然是自己投入得越多越好。因為投入越多,折扣越大,“回本”的時間越少;但就世界通公司來說,“招商”招進一個喜歡“砸錢”的代理簡直就是災難!
既然這樣,那到底誰是“負翁”?為此,記者根據世界通發布的相關資料進行算了一筆帳。
2008年底前完成終端用戶量1000萬個;2009年年底前完成廣告營業額5億元人民幣;2010年年底前完成終端用戶量1億個,完成廣告營業額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按2009年世界通還是1000萬個終端用戶算,軟件收入為1000萬(張卡)×999元(每卡售價)=99.9億元,軟件和5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