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傳銷調查:逼真的“媒體掩護論”(4)
2009年7月11日上午,在執法人員的護送下,廣西北海市一輛大客車將參與傳銷的人員運送到火車站,以便將他們遣送回原籍。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為什么傳銷在北海屢打不止?
采訪中記者發現,受害者家屬、當地居民、當地政府部門等各方對此的看法各不相同——政府打擊不力,致使傳銷猖獗;外來人口管理滯后,令傳銷分子有恃無恐;傳銷分子巧借國家政策,蠱惑人心……各方看法不一。
但有一種聲音,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盡管《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被傳銷分子拿來所用,作為騙人的謊言;盡管北海市對外來人口管理及出租屋管理存在漏洞,但這些并不是傳銷網絡"相中"北海的全部原因。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被政府和媒體忽略,就是北海一直以來的"人口戰略"。”4月20日,北海市民政局退休干部王先生向記者表示。
2008年1月,國家出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按照此規劃,北海202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100萬~120萬人。要實現這一目標,北海市必須在集聚人氣上想辦法。
經查閱相關資料,記者發現,上個世紀90年代初,北海還是座人口不足10萬的北部灣小城,到2005年,北海的人口增加到了30萬。而到2008年末,根據北海市公安機關的統計,全市戶籍人口已達157.72萬人,其中市轄區人口59.3萬人。
“過去,北海一直人口少,人氣不旺,所以上個世紀90年代,政府把許多精力都用在了"聚集人氣"上。但是,北海一直沒有什么像樣的產業支撐。面向東盟的北海出口加工區是2008年才建成的,且目前正在起步階段;電子、輕工和化工產業也是最近幾年才有的,規模也都不是很大;工業和制造業更是空白。普通外地人來北海,并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給他們。”王先生向記者表示,“政府只是想讓更多的人來北海生活,但卻沒有想好讓這些人如何生活。”
“加快城市化進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政府打造"宜居北海"的決心很大,也很得人心,可惜美麗的北海竟然讓傳銷人員鉆了空子。”4月16日,在北海市委大樓的辦公室里,北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梁思奇向記者說。
假冒“中國經濟周刊”驚現北海


本刊記者拍攝的北海市長青路夜市的出版物攤位(左),以及讀者拍攝到的“假周刊”照片(右上)、淘寶網“假周刊”銷售網店截圖(右下)

上一篇:北海:“資本運作”一天五高人輪番攻心 下一篇:公園上演“瘋狂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