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輟學打工陷入傳銷 關注“棄考”學生 |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互聯網 點擊數 5114 更新時間:2010/9/27 21:55:33 文章錄入:admin |
|
武漢一傳銷窩點被查獲,輟學女孩落鼠窩;女學生身陷傳銷窩點暗語求救終脫虎口;大學生跳樓逃離傳銷窩點……如今各種學生誤入傳銷窩點的新聞屢見不鮮,引發社會熱切關注。新型社會熱點電視劇《畢業時刻》真實反映社會熱點,劇情聚焦學生輟學打工陷入傳銷窩點,關注“棄考”輟學學生命運,真誠呼吁社會關愛這類人群。 “知識改變命運”一直是廣大學子尤其是貧困學子信奉的人生理念,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重,新一輪的“讀書無用論”又沉渣泛起。今年應屆高三學生中,有上萬考生沒有報名參加高考。據相關招生負責人稱,“讀書無用論”思想在貧困農村蔓延比較廣,不少農村孩子想早些出去打工掙錢,替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實際上,學生放棄高考,放棄求學并非始于今年,近年來,在一些偏遠的農村中學,放棄中考和高考的學生數量逐年呈上升趨勢。
新型社會熱點電視劇《畢業時刻》貼近社會生活,對現實熱點問題極為關注,劇情中對于“高考棄考”現象的反映,也深刻體現了農村現實教育下對學生前途命運的擔憂和思考。女主角“徐默涵”的老校長找到“徐默涵”幫忙,尋找一個落入傳銷窩點的學生。伴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許多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學生從大城市返回家鄉,引發許多原本就有厭學情緒或者家境比較貧寒的學生的“棄考”念頭加劇,近年來“高考棄考”報道時常見諸報端,而留在城市漂泊的畢業生,長時間找不到工作就很容易陷入傳銷陷阱。《畢業時刻》中懷揣“賺大錢”想法的高中生跑到北京被騙入傳銷窩點的劇情設置,反映了該劇對于“棄考”學生命運的深切關注。隨著全民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學生數量日益增多,就業問題愈發嚴重,“棄考”、“棄學”已逐漸成為一種現實現象亟待社會思考和解決。 農村出現“棄考”,“棄學”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是一大誘因,高校的高額收費是另一誘因,就業難的現狀是現實誘因,但無論怎樣,放棄學業都是不明智的,不利于學生以后的長遠發展。《畢業時刻》導演王靜表示,劇中反映的學生棄考現象從表面看是“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實質卻是教育價值的弱化,對眼前即得利益的滿足和錯誤估計。“任何時候‘知識改變命運’都是廣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應該堅持的理念和信條,而不應因家庭和外界影響而輕易改變,誠然社會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教育問題,但對個人,對家庭而言,讀書仍然是改變命運,改變自己的唯一有效途徑。輟學打工固然能解決一時經濟困難,但不能根本解決落后貧困問題。甚至因為知識缺乏,就業難度加大而陷入傳銷陷阱之類的犯罪迷途,最終只會害人害己。” 該劇出品方希望通過該劇呼喚能夠更多的輟學學生能回到學校,回到課堂,拿起課本,重新用知識武裝頭腦,做一個有志氣,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知識任何時候都有用,廣大學生唯有堅持讀書,追求上進,才是最好的成才之路。同時該劇也呼吁全社會關注此類問題,進一步協調發展,完善教育體制,切實關心農村教育問題,用愛心和行動幫助這些輟學學生早日重返校園,以知識為杠桿撬動各自的人生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