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risao久久精品一区_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_中文字幕丰满伦孑_999热在线_japansex久久高清精品_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北海傳銷調查:逼真的“媒體掩護論”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互聯網  點擊數 309  更新時間:2010/5/26 1:49:44  文章錄入:admin

  2010年春天的北海,一切看起來是那么的繁榮和火熱。

  近十年來,不同口音、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們,從不同的方向匯入這座美麗的北部灣小城。在“兩年收入千萬元”的癡夢中,他們中的一些人耗光了身上的最后盤纏,他們山窮水盡,有家難回,看不到前途,更看不到傳說中的“錢途”……

  4月13日下午,廣西北海陰雨連綿。

  位于四川路的中國工商銀行北海分行門前,一男一女從營業廳走出來。“我只有6000元錢,實在不行,讓我老婆把家里的"小四輪"賣了?”說話的中年男子長長嘆了一口氣,愁眉苦臉地望了望雨霧彌漫的天空。

  “別急,再想想辦法,一定要把握住機會,王總不是說了嗎,堅持下去,你和你的家族就會踏上幸福之路。”旁邊的女人不住地“開導”男子。突然她發現了身邊的記者,便警惕地不再說話。雨小了一些,女人拉著男人消失在街角……

  “我認識那個女人,她是湖北人,租住在我們小區,專門拉人作"資本運作"。”望著兩人遠去的身影,與記者同行的北海當地居民李先生低聲告訴記者。

  北海之魅

  北海三面環海,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比一般城市高出50至100倍,被譽為中國最大的城市“氧吧”。2005年,北海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并榮獲全國人居城市生態環境范例獎。

  美麗的北海展示給人們的并不都是美好。4月14日上午10點,記者在北海街頭坐上一輛人力三輪車,騎車的孫師傅告訴記者,他拉過太多外地人了,“很多人被帶著到處轉,說些"資本運作"、"行業"之類的話,我就知道,那些人都是做傳銷的。”一邊熟練地在馬路上穿行,孫師傅一邊回過頭來,伸出兩個手指呈“V”狀,“20萬,至少有20萬人在北海做傳銷”。

  孫師傅的數字也許并不可靠,而準確可靠的數字尚無人統計。但來自另一方面的數字似乎驗證了“北海”與“傳銷”這兩個看似并不搭界的詞匯非同一般的聯系:5月18日,記者通過百度網搜索“北海傳銷”,找到相關網頁約646000篇,新聞3500篇。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北海,操著各種方言的外地人隨處可見,在傍晚的北部灣廣場,在午后的餐廳、咖啡廳,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到處是外地人的身影。住宅小區、賓館酒樓、馬路兩側,到處是掛著外地牌照的小轎車。

  “北海看起來很繁榮,可是你不知道,很多長期住在北海的外地人并不上班,也沒有什么像樣的生意,說白了,他們什么都不做。”4月13日晚上,在北海某花園小區,黑龍江籍退休干部徐先生向記者表示,北海的宜居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在北海購房養老,“候鳥一族”已經成為不再新鮮的城市景觀。“但像我這樣來養老的人仍然是少數,那些顯得很神秘的青年和中年人,還有一些老年人,大多是來做傳銷的。”

  當地一家餐廳的老板對記者表示,如果傳銷人員都走了,北海就會變成一座空城,“最好都別離開北海,我的生意全靠他們罩著啦。”該老板對記者說,出租車、餐飲、房地產等行業還真是多虧了這些外地人,才紅火起來的。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在打擊傳銷新聞報道中,北海市被媒體廣泛提及,從最初的“西裝傳銷”,到曾經的“連鎖經營”,再到如今的“資本運作”,這也讓公眾看到這座濱海旅游城市的另外一面。


  誘人的“1040工程”

  “傳銷人員也有幫派,他們管自己的團伙叫做"體系","體系"指的是在北海從事傳銷活動的外地同鄉自發組成的傳銷網絡。如:山東體系、廣東體系、江西體系等等,大的體系下面有小體系,再下面還有更小的,就像一個集團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各體系之間一般各自為戰,互不往來。在北海,這樣的"體系"難以計數。”國內民間反傳銷組織——中國反傳銷聯盟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記者介紹說。

  4月15日,終于盼來了晴天,備受陰雨之苦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下午5點半,在北部灣廣場,記者遇到幾個北方口音的中年男人。由于口音相同,簡短的交流后,幾個人已把記者看作了“老鄉”,記者自稱是東北一家文化公司的總經理,生意不好做,聽說北部灣機會很多,特來參觀考察的。

  聽記者如是說,幾個人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熱切地看著記者,“那你的介紹人是誰?”一個人問。“什么介紹人?我是自己來的啊。”“那你想考察什么項目?”那人又問,記者應道:“聽說有一個"1040工程",我想了解一下,但有人說那是傳銷,我正猶豫呢。”

  經過幾番詢問,其中一個50歲左右,被稱作“老耿”的人拍著記者的肩膀說:“老弟啊,我用我的人格擔保,"1040工程"是真的,這是一個天大的機會啊。你能自己跑到北海來,一是你這個人有財運,不請自來。說實話,很多人請他都不來,眼睜睜錯失大好的機會。二來呢,咱們有緣啊,有緣千里來相會。實不相瞞,我們都是做"1040工程"的,以后大家一起干,互相有個照應,保證你兩年達到1040。”

  老耿告訴記者,他們這個“行業”叫“純資本運作”。簡單表述,如果一次性投資69800元取得進入“行業”的資格,然后再發展多個下線,這樣操作下去,最終可在兩到三年內得到1040萬元。“這就是"國家1040工程"。當然,你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和考察,等你真正入行了,想讓你停下來你都得和我拼命,哈哈。”老耿爽朗地笑起來。

  按照老耿的說法,為了加速開發建設北部灣,國家出臺“1040工程”,目的就是為建設北部灣籌集資金。為此記者詢問國家發改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得到的回答是:從來沒有聽說過“1040工程”。

  “只要將69800元現金存入工商銀行的指定賬戶,便算入股成功,工行北海分行是純資本運作的政府指定銀行。”談到具體的“投資”方法,老耿告訴記者。

  為了證實老耿的說法,記者致電中國工商銀行北海分行,北海分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從未接到上級部門關于“指定銀行”的通知。“但是,我們各營業網點的存、取款業務量都很大,這倒是真的。”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北海傳銷調查

      2009年7月11日上午,廣西北海市民警在北海火車站內,對將被遣送回原籍的參與傳銷人員進行相關法規宣傳。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逼真的“媒體掩護論”

  采訪中,一些當地人告訴記者,在北海的很多小區都有傳銷人員的“聚集地”。每周五,傳銷人員都會在一個固定的場所舉行聚會。

  4月下旬,記者在相關小區走訪中發現,每天有很多操著各地方言的人,三五成群地出出入入,他們毫不避諱地談論著“行業”、“開班上課”、“1040工程”、“資本運作”等話題,仿佛真的是從事開發建設北部灣的“神圣事業”。

  4月17上午,老耿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是晚上請記者吃飯,并介紹幾個新朋友認識。晚上6點半,記者如約趕到北海銀灘附近的一個農家飯莊。

  除了老耿與陳老板和小王(記者曾在北部灣廣場見過此二人)以外,還有一男一女兩個陌生人,男的35歲左右,老耿管他叫林老板,老耿介紹,林老板是行業里的大人物,曾幫助不少人順利拿到“1040”,而他自己早已“出局”了;女孩叫阿文,25歲左右,是湖南人,亦是“行業”里的明星級人物。

  席間,林老板不斷向記者問寒問暖,從生意到地區文化再到時事政治無所不談,記者知道,這是按慣例對“新人”進行摸底。繞了一大圈之后,話題開始轉到了“純資本運作”,記者趁機表示,這幾天也感受到了北部灣的發展變化,對資本運作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也有一些疑問:如果資本運作不是傳銷,而且又是政府支持的,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批評報道?

  “看得出,這位老兄還真是了解得不少啊,這很好解釋。”林老板臉有些微紅,語速開始加快,“幾乎所有的負面報道都是政府特意安排的,目的是為了規范"行業",嚇跑膽小的,讓這個新的金融模式健康快速發展。國內大多數媒體,包括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關于"純資本運作是傳銷"的報道都是國家安排的,這是媒體"掩護"行業的一種做法。去年中央電視臺播了一個專題節目,叫《老總復制的秘密》,說資本運作是傳銷,當時我也很震驚,難道中央的態度有變化?真的要打壓資本運作?但是后來我發現,這又是一次政府的故意所為,目的是要規范行業,低調發展。”

  這種“1040工程”+“媒體、政府掩護論”的洗腦效果有多大?就在前不久,哈爾濱市的一位讀者明先生給《中國經濟周刊》編輯部打來電話,稱2009年9月,自己的母親被人騙到北海做傳銷。家人南下北海,終于把母親解救回東北,“我問過母親,網上有那么多揭露傳銷的報道,你怎么就不信呢?老媽說,那都是政府故意報的,其實政府是支持的。”

  明先生告訴記者,即使拿揭露傳銷的報道給母親看,她都不為所動,堅稱這是“政府行為”。

  隱藏在高檔社區的窩點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政府已經行動起來。

  2009年3月,北海市特別成立了一個由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執法人員聯合組成的打擊傳銷專業行動組織,通過調查摸底,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案件、重點人員的打擊,以期從根本上清除北海傳銷違法犯罪活動。

  據統計,僅2009年,北海市公安、工商系統進行的4次清剿行動中,就查獲665個傳銷窩點,遣返傳銷人員5617人次。

  然而,政府打擊傳銷的效果似乎并沒有得到市民的認可。

  “分析來分析去,(政府)只不過是做了些表面文章。縱觀打擊的幾批傳銷,均是城鄉結合部閑散的集中吃住、集中學習的"游擊隊",真正的住在高檔小區或機關宿舍的"正規軍"毫毛未損……北海的打擊缺乏真正的強有力的措施,導致了傳銷的膨脹發展。”4月8日,北海市政府信息網站“政務咨詢”欄目中,一位署名“張女士”的來函痛陳了對非法傳銷活動屢禁不絕的不滿。

  “傳銷團伙就像禿頭上的虱子,一抓一個準,要是真抓,最少抓幾萬。”北海市民王女士對記者如是說。王女士家里有一所空房子,前些日子租了出去,她向記者表示,該租房戶肯定就是搞傳銷的,“去收房費的時候,看見屋里有不少人在上課,十有八九是干那個(傳銷)的。”

  外來人口租房子不用到社區登記嗎?“從來沒聽說過登記的事,連我都不知道居委會在哪里,外地人就更不知道了。再說,外地人也不太可能主動去登記。”王女士說。

  家住北海市四川南路某新村的林先生也告訴記者,他居住的小區有一個居室,每天早上6點30分、中午1點和晚上6點30分左右,從外面進來很多人,在屋內培訓上課,嚴重影響周圍居民休息,也帶來很多安全隱患。雖然公安局查封過兩次,但每次查完,人員都再次聚集。“我曾給政府網站寫過信,但一點作用沒起。”

  一邊是市民的建議與抱怨,一邊是政府堅持不懈的打擊。據 《北京青年報》報道,2009年6月30日,在打擊傳銷犯罪專項整治會議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兼公安廳長梁勝利聲色俱厲地說,廣西一些地方的傳銷犯罪屢打不絕,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執法部門存在錯誤認識,竟然認為傳銷活動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甚至把傳銷活動視為罰沒款的重要來源。傳銷人員把廣西看成天堂,“這是廣西的恥辱!”

  據《北海日報》報道,今年5月7日上午,由北海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副市長、市公安局長帶隊,114名聯合執法人員對北海市廣東路禾塘新村進行了清查,共查獲傳銷人員158人,傳銷窩點18個。

  禾塘新村一位居民對記者說:“為什么又是去查城鄉結合部?一個小小的新村就查出了18個窩點,要是去那些高檔社區查,還不知道查出多少呢。”

  通過,記者了解到,此次專項行動的前夜,也就是5月6日,北海市委書記王小東曾明確指出,傳銷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北海的社會穩定和對外形象,已經成為北海市社會管理的突出問題和經濟發展的突出障礙。北海市委、市政府對打擊傳銷工作高度重視而且態度堅決,旗幟鮮明,出拳要狠,出手要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力量,全力破獲一批傳銷大要案,摧毀傳銷分子的信心,加大協作清理力度,堅決鏟除傳銷這一毒瘤,還北海發展的本來面目。

北海傳銷調查

2009年7月11日上午,在執法人員的護送下,廣西北海市一輛大客車將參與傳銷的人員運送到火車站,以便將他們遣送回原籍。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宜居北海”被鉆了空子?

  為什么傳銷在北海屢打不止?

  采訪中記者發現,受害者家屬、當地居民、當地政府部門等各方對此的看法各不相同——政府打擊不力,致使傳銷猖獗;外來人口管理滯后,令傳銷分子有恃無恐;傳銷分子巧借國家政策,蠱惑人心……各方看法不一。

  但有一種聲音,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盡管《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被傳銷分子拿來所用,作為騙人的謊言;盡管北海市對外來人口管理及出租屋管理存在漏洞,但這些并不是傳銷網絡"相中"北海的全部原因。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被政府和媒體忽略,就是北海一直以來的"人口戰略"。”4月20日,北海市民政局退休干部王先生向記者表示。

  2008年1月,國家出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按照此規劃,北海202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100萬~120萬人。要實現這一目標,北海市必須在集聚人氣上想辦法。

  經查閱相關資料,記者發現,上個世紀90年代初,北海還是座人口不足10萬的北部灣小城,到2005年,北海的人口增加到了30萬。而到2008年末,根據北海市公安機關的統計,全市戶籍人口已達157.72萬人,其中市轄區人口59.3萬人。

  “過去,北海一直人口少,人氣不旺,所以上個世紀90年代,政府把許多精力都用在了"聚集人氣"上。但是,北海一直沒有什么像樣的產業支撐。面向東盟的北海出口加工區是2008年才建成的,且目前正在起步階段;電子、輕工和化工產業也是最近幾年才有的,規模也都不是很大;工業和制造業更是空白。普通外地人來北海,并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給他們。”王先生向記者表示,“政府只是想讓更多的人來北海生活,但卻沒有想好讓這些人如何生活。”

  “加快城市化進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政府打造"宜居北海"的決心很大,也很得人心,可惜美麗的北海竟然讓傳銷人員鉆了空子。”4月16日,在北海市委大樓的辦公室里,北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梁思奇向記者說。

  假冒“中國經濟周刊”驚現北海

  本刊記者拍攝的北海市長青路夜市的出版物攤位(左),以及讀者拍攝到的“假周刊”照片(右上)、淘寶網“假周刊”銷售網店截圖(右下)



  很多讀者可能還記得,早在2009年6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曾臥底廣西南寧地下傳銷網絡,揭開了地下 “純資本運作”的傳銷騙局。時隔10個月,根據多方線索,記者再次趕赴廣西,對非法傳銷活動進行追蹤調查。這一次,記者的目的地是北海。

  為何是北海?事情始于一個讀者來電。

  2010年4月上旬的一天,《中國經濟周刊》編輯部接到黑龍江讀者明先生打來的電話,電話內容讓人感到震驚:一種冒用《中國經濟周刊》封面,刊載“資本運作”、“連鎖經營”等非法傳銷內容的刊物(下稱“假周刊”),在廣西北海火爆熱銷。

  明先生的電話還沒有讓人醒過神來, 全國各地讀者的電話已接踵而來,河北、遼寧、吉林、天津、北京、新疆等多地的讀者打來同樣問題的咨詢和求證電話。這些讀者反映,在北海的很多書報攤,甚至一些正規書店里,“假周刊”隨處可見;有讀者表示,“假周刊”不但有正刊,還有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出版的“特刊”,其內容全是宣揚傳銷的。

  4月12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火速趕往廣西北海,對冒用《中國經濟周刊》及北海非法傳銷現象進行追蹤調查。

  4月13日,記者在北海大街上轉了3個多小時,去了一些報刊亭和書店,甚至連菜市場和小胡同都轉了,發現了“風生水起北部灣”、“中國體驗經濟”、“中國特色北部灣資本運作”、“西部精英必讀”等數十種無刊號、無主管主辦單位的出版刊物被堂而皇之地擺在報攤顯眼位置,卻唯獨沒有發現“假周刊”的影子。

  在和安商都門口的“學府書攤”,記者同樣看到了不下十幾種宣揚傳銷的非法讀物。記者問售書人員,“有"《中國經濟周刊》"嗎?”“賣完了。”售書人員回答。“能告訴我這種刊物是從哪里進的貨嗎?我想多買點。”對方警惕地掃了記者一眼,沒有作聲。隨后,見記者準備拍照,該人員擺手制止,并迅速掏出手機打電話,一個男子跑過來,冷冷地看著記者,一臉的怒色。

  兩手空空回到住處,記者不免感到疑惑重重,那么多讀者打來電話,基本可以說明“假周刊”確有其事,但為什么卻不見蹤影呢?售書人員所說的“賣完了”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4月15日,記者再次開始了搜尋“假周刊”行動。

  這一次,記者根據當地朋友和一些傳銷人員提供的線索,劃定了搜尋“假周刊”的范圍,即傳銷人員比較聚集的一些小區。

  “前些日子政府把這里的書報攤都給查了,沒收了不少"那樣"的書,你要是想買啊,我告訴你一個地方:長青路夜市。”下午3點左右,在某花園小區門前,見記者手里拿著一本“中國體驗經濟”(亦是非法出版物),一個操著廣東口音的女人告訴記者。

  當天晚上8點,記者來到北海市長青路的夜市出版物市場。在擁擠而骯臟的馬路上,鋪在地上的書報攤一溜排開,林林總總各種非法出版物鋪了一地,其中冒用《中國經濟周刊》LOGO、紅色封面的非法出版物顯得格外扎眼。

  記者觀察了一下,光顧書攤的顧客中,買資本運作方面盜版書的人不在少數,在眾多非法出版物中,“假周刊”最暢銷。“"假周刊"之所以暢銷,一是和其他出版物比,《中國經濟周刊》的名頭最正宗,最有說服力;二是除了冒用《中國經濟周刊》LOGO以外,在封面上還有這樣的導讀:"中國經濟周刊對異地純資本運作的權威調查",這很能唬人的。”陪同記者的當地人劉先生分析說。

  記者花10元錢買了一本“假周刊”。仔細端詳,發現其制作及印刷極其粗劣,除了冒用《中國經濟周刊》封面,整本刊物從頭至尾大力宣揚資本運作與連鎖經營,版權頁及刊載內容與《中國經濟周刊》無任何相同之處。在“假周刊”中,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部分地方政府領導者的照片被作為鼓吹傳銷的配圖,中央出臺的關于發展北部灣經濟區的政策,被歪曲為“政府在支持傳銷”;甚至中央電視臺曾播出的揭露純資本運作丑惡嘴臉的專題片《老總復制的秘密》,也被說成是為了“掩護行業”。 4月19日,記者帶著“假周刊”來到北海市委宣傳部,說明冒用《中國經濟周刊》情況,希望宣傳部門會同當地有關部門,對冒用《中國經濟周刊》名義的非法出版物進行調查與清剿。

  對此,北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梁思奇表示,一定會同有關部門認真查清此事,“冒用中央級媒體之名,從事非法傳銷勾當,這性質很嚴重,我們要安排專人暗訪,順藤摸瓜,一定挖出盜版的老巢。”

  4月21日,北海市委宣傳部給《中國經濟周刊》發來電子郵件指出,“4月20日晚8點30分,由市"掃黃打非"辦公室組織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市公安治安支隊、市城管綜合執法支隊等相關部門,就《情況報告》所列舉的《中國經濟周刊》、《中國體驗經濟》等刊物及涉嫌傳銷內容的出版物,對市長青路出版物經營市場進行了"拉網式"的突擊檢查。據統計,當晚共檢查出版物經營攤點11家,共查繳各種非法經營的書刊563本,各類涉嫌侵權盜版的光碟4222張,其中涉嫌淫穢光盤216張。其中,冒用《中國經濟周刊》刊名刊載傳銷內容的及各種涉嫌傳銷內容的非法書刊共計82本……”

  在郵件顯示的查繳非法刊物明細中,記者發現,在當晚的行動中,共查繳冒用《中國經濟周刊》非法刊物3本。這個數字令記者大為不解,4月16日,記者在北海市長青路親眼見到各個報攤上的“假周刊”加起來不下百本,可為什么查繳行動只發現了3本呢?也許,“假周刊”真的很暢銷,兩天之內賣得只剩3本了?或許報攤攤主事先聽到了風聲?上述兩種猜測,哪一種都讓人不寒而栗。

  5月15日,北海市的劉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稱在長青路書攤上,“假周刊”依然在公然銷售,“(這里)依然很多非法書刊,和你來北海時的情況一摸一樣。”小劉用手機拍下了當時的現場畫面,并用彩信方式發給了記者。

  截至記者發稿前,再度有數位讀者給本刊打來電話,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區、南寧機場、桂林、貴港、柳州等地均發現了冒用《中國經濟周刊》名義的非法讀物在公然銷售。

  5月17日傍晚,本刊工作人員在南寧市區的馬路邊,同樣發現了冒用《中國經濟周刊》LOGO,內容全部為宣揚純資本運作的非法出版物,據賣書者透露,此類非法書刊均來自廣西貴港,并稱“要多少有多少”。

  更令人驚訝的是,5月20日,記者在國內最大的網絡零售商圈淘寶網上也發現了“假周刊”。至少有27家網店在銷售名為《中國經濟周刊——2010年全國兩會》的假冒《中國經濟周刊》,賣家來自廣西的北海、南寧、桂林和湖北的武漢等地,根據淘寶網的記錄,這些網店近期銷售的“假周刊”數量已經超過400本。記者致電其中一個來自湖北省武漢市、署名為“xirnanfeng”的賣家,對方表示該刊物20元一本,如購買超過20本可以打七折,而且貨源充足。

      (記者 崔曉林)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最新网址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看视频 | 亚洲香蕉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第13页 |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日韩a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乱人伦 | 第一次破處在线国语视频播放 | 五月天婷婷色综合 | 免费观看男女性高视频 | 99产精品成人啪免费网站 | 欧美一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年无码a影片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看黄网站yyy456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一区二区美女 | xxx黄色片 | 国产成人在线播放免费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好紧好湿好爽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 日韩中文毛片在线 | 黄色成人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视 | 69av在线视频 | 欧美激情成人在线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妓女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4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久久国产操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性色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最新免费av在线观看 | 性史性dvd影片农村 成人精品一区 |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久久久 | 亚洲毛片在线看 |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小嫩模无套中出视频 |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老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