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連鎖銷售”騙局 記者廣西4天4夜揭開傳銷黑幕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互聯網 點擊數 179 更新時間:2009/8/19 20:32:41 文章錄入:admin |
|
今年6月以來,本報不斷接到讀者的來電來訪,舉報一些人以批發服裝和鮮花等名義誘使上海人前去廣西參加“連鎖銷售”公司,結果導致數百上海人被套牢。本報6月21日《數百上海人被非法傳銷組織騙到廣西——“免費旅游”代價巨大》報道了此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本報記者對此繼續追蹤…… 為了深入揭露傳銷組織的騙人把戲,本報記者遠赴廣西賀州、河池兩地,打入上海人在當地的傳銷組織,暗訪個中黑幕。 第一天連夜上課 叫儂來是給儂發財機會 記者乘坐的K149次列車經過20多個小時的顛簸后,于次日中午到達桂林車站。一個月前,這趟列車里經常能碰到三三兩兩去廣西“做生意”的上海人,但這次記者似乎聽不到有人談論這樣的話題。據“上線”透露,自從新民晚報曝光后,去廣西“做生意”的人明顯減少了。記者換乘長途大巴,又是將近5個小時的顛簸,才到達一個小鎮。 “上線”吳先生帶著記者來到一排老式公房,敲開3樓的一間房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手指夾著香煙的女人,四五個男人目光齊刷刷地轉過來。坐下,喝茶,寒暄,這里的人都沉默寡言,好像心事很重。 這是一套兩房一廳的居室。一女四男吃過晚飯就回各自房間了。記者獨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身材瘦削的吳先生過來輕輕地告訴記者,等會有人來給你上課。從房間里傳來那個女人打手機的聲音,斷斷續續不甚清楚。后來發現,他們房間里不安電話,有事就用手機聯系。 22時許,外面又有人進來。這是一個中等身材、說話慢條斯理的人。他說:“現在商品出現‘瓶頸化’,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于是出現了連鎖銷售的先進模式。我們的連鎖銷售掛靠深圳文斌貿易有限公司(記者調查發現,這家公司是國家明令查處的傳銷組織之一),20%是門店銷售,80%是人際網絡銷售。另外,我們的利潤再有45%上交給文斌公司,這里包括門店、國稅等支出,還有55%的企業利潤,其中52%作為提成,3%作為高級業務員的紅利。” “或許儂已經曉得了,我們不做花,但講做傳銷,儂肯定不敢來,是伐?”上課人循循善誘道:“不要緊,我告訴你,這叫做善意的謊言,朋友叫儂來,是給你發財的機會……”他怕我不解,或是怕我再提問,就說:“阿哥,今天儂聽我講,不懂不理解的不要緊,儂慢慢會了解我們這個行業的。” 過一會兒,抽煙的胖女人出來了,她說,她原來是做服裝生意的,后被自己的小姐妹騙來做花的生意,到了一看才知道,沒有花,而是做這種沒有產品但只要叫人來的連鎖銷售。她現在出面租下了這套房子,每月300元,帶基本家具,采取AA制,分攤到每人頭上一個月只有100多元。據說她已是經理級人物,每個月13日至17日發工資,可以拿到1.2萬元,還將逐月增加。 第二天接著上課 高級業務員月收入驚人 迷迷糊糊地醒來,已是10時30分了。慌忙起床,才發現旁邊的人還在睡。 這里的人都睡懶覺。按規定,“上線”叫人來,要掏錢為他燒3天飯。他們叫做“前3天感情留人,后3天行業留人”,但等你申購后被套住就無人睬你了,這時你不但會自覺留下來,為了撈回本錢,你也會千方百計去叫人來,因為只有叫到人,你才能從你的“下線”提成。這里男女雜居,互相看中搭上了,就同居。 11時許,吳先生為記者去買菜,回來燒好,各人從自己的房間里走出來吃飯。吃完后有的在客廳里抽煙看電視,或者回到房間里坐,要不就是繼續睡覺。從他們的談話中隱約知道,至少有十多個乃至幾十個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分散在附近的住宅區里。 傍晚時分,記者被“上線”吳先生和他的“上線”帶去上第二課。一個30多歲的女人,臉色蒼白,毫無血色,眼皮還是耷拉的,但一講起傳銷來,她精神十足,兩眼放光。她說:“我們這個行業很簡單,只要叫得到人。我們這個行業也很現實,公平合理,人人都有機會,一到13日發工資,手里拿到鈔票就是最實際的。我們采取五級三晉制,就是E、D、C、B、A,第一階段可以從實習業務員晉升為業務組長、業務主任;第二階段從業務主任晉升為業務經理;第三階段從業務經理晉升為高級業務員。可以說,太陽從我們每一個人的頭上照過。只要叫得來人,那么人人都有機會晉升。一個人叫來兩個人,兩個人再叫來四個人,環環相接。我們上海人一般都直接從業務主任開始進入,就是一次性付費3.68萬元申購業務主任位置,結果就是幾何級數的增長,做到最高時就進入平臺,成為高級業務員,月收入不少于6位數。” 第三天繼續上課 大經理出場傳授引誘術 這天下午,記者能見到的最高“首長”——大經理出場了,據介紹,一般人只能做到這個級別,再往上就是深圳公司的那些“上了平臺”、月收入幾十萬元的“創業”元老了。 一開場,他就問有什么不理解,如果要問,他可以100%回答。于是記者問:“這個連鎖銷售是否合法?”他語出驚人:“就像解放前人家結婚,沒有結婚證,你能說不合法嗎?我們這個不合法也不違法,打擦邊球,懂嗎?” “那么,叫怎樣的人來比較容易成功呢?” “我可以教你,你要叫下崗的、退休在家沒事做的、還有手里有鈔票想出來闖一闖,包括在單位里未得到重用心里不服氣的人。要一個一個叫,兩個人一起來的成功率就低,有一個人動搖另外一個人就會受到影響,根據我們這里的經驗是一個人成功率高。”他停頓一會兒,又說:“叫人時候要策略一點,上海人講就是撬邊,你或者在公共場所打手機給他,好像很多人都要申購的樣子,或者你就對他說快點,樓下車子已等著了。” 說著說著,有電話來催他去給別的新來者上課了。記者還沒有回過神來,他已站起來并伸出手,笑容可掬地說:“不要猶豫了,快進來,機會不是一直有的。” 第四天參加申購尋機會逃出傳銷窩點 按照行規,3節課下來,就輪到“申購”,也就是繳錢入會了。而通常申購的時候會搞得神神秘秘的。 這天吃晚飯前,還沒有接到通知到哪里去申購,地點是絕對保密的,不能問。通知來了——一刻鐘后由“上線”以及有關人員帶記者乘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來到這個小鎮3天,記者幾乎沒有出過房門——實際上也出不去,時時刻刻有眼睛在盯著。車子來到一個相似的住宅區,跟著他們走進一個房間,房間的主人到樓下望風,看有沒有人發現或跟蹤過來,同時密切注意有無警車。 然后,大經理夾著一只黑皮包進來了。里面的人都站起來,鼓掌,記者在“上線”暗示下依葫蘆畫瓢。大經理從皮包里掏出一包香煙,每人發一支。發到記者時,他點點頭,會心地一笑。大家把香煙夾在手指間,但不點燃,之所以這么做,據說是上海人說的“煬頭”。 這時,大經理頗有風度地對記者說:“你要考慮清楚,現在還來得及,因為我們這個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此時,那種壓抑的氣氛,讓人不由自主地想把錢掏出來。但大經理的客氣,正好給了記者不加入的借口。“對不起,大經理,能讓我再考慮兩天嗎?我還沒想好。”話一出口,只見大經理的面頰漸漸漲成豬肝色,笑容也凝住了。他惡狠狠地瞪了吳先生一眼,顯然在責怪他辦事不力。好一會兒大經理才擠出幾句干巴巴的話:“那也是,那也是。你就再想想吧。” 在場的人都不敢出聲。大經理轉身先走一步。5分鐘后,我們這些人再慢慢離開,決不能一窩蜂地出去。當天晚上,吳先生被叫出去,很晚才回來。 翌日上午9時許,一屋子人還在昏睡之中,記者趕緊提了行李悄悄地走了。到車站跳上去桂林的長途快巴,汽車啟動了,懸在喉嚨口的心這才落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