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投資返利”“搶購轉售”……警惕網絡傳銷花樣翻新 |
作者: 文章來源:法治網 點擊數 53 更新時間:2024/11/19 17:21:25 文章錄入:葉飄零 |
|
檢察官辦案發現,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的虛擬性和便捷性,編造花樣眾多、真假難辨的“致富騙局”,引誘群眾參與其中。 有的直接將傳統傳銷活動“搬到”網上,劉某某等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就是此類傳銷犯罪的典型。 最高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俞啟泳介紹,劉某某等人注冊成立生物科技公司,開設專門網站,組織團隊線上線下推廣“興中天互助平臺”,以“投資返利”“拉人返利”的形式發展會員,5個月內吸收會員59級、42萬余人,涉及全國31個省份和港澳臺地區等。 與傳統傳銷犯罪相比,網絡傳銷不受時空限制,傳播更靈活、活動更隱蔽、資金轉移更方便,更易給群眾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俞啟泳稱,有的蹭虛擬貨幣、區塊鏈、金融創新、慈善互助等新的概念和社會熱點開展網絡傳銷。比如盛某某等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中,盛某某等人虛構谷歌公司“谷歌幣”區塊鏈項目,通過網絡媒體公開宣傳炒作,對外發布認籌購買“谷歌幣”,以ETH(以太幣)作為結算幣種,共發展會員6萬余人,非法獲利2000余萬元。 一些地方還出現了諸如“搶購轉售”“網絡拍賣”“傳播國學”等網絡傳銷新名目,需高度警惕。
為打消群眾疑慮,更好推銷所謂“項目”,吸引更多人參加,有的不法分子甚至直接打著“國家項目”“政府支持”等旗號,謊稱項目有“國家”“政府”“央企”等背景,并以此開展網絡傳銷活動。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助理陳寶紅介紹,汪某假冒國家鄉村振興局副主任身份,伙同他人以其實際控制的“掌心集團”的名義,宣稱與地方政府合作,通過在多地召開項目發布會、邀請影視明星站臺等方式,推廣“銷銷樂”網絡平臺。截至2023年7月,這個平臺共吸引會員9萬多人,形成多達245層的傳銷網絡。
為盡可能多地騙取群眾錢款并規避法律責任,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便利擴充傳銷層級,試圖以此讓自己隱身幕后,并讓資金來源和流向難以追蹤。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魏妍嵐介紹,章某某等人開發“拼拼有禮”App,以“拼團購物”為噱頭,宣稱拼團失敗的會員可獲得返現,吸引群眾加入會員并在這款App平臺充值下單拼團,并制定不同等級的晉升條件和獎勵制度,4個月內即吸引379萬多人注冊會員,形成多達178個層級的傳銷網絡。 面對花樣翻新的“致富秘籍”“投資捷徑”等網絡宣傳,檢察機關提醒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 “拉人頭”是互聯網傳銷和傳統傳銷最重要的特點,參加者需要交納入門費,或以認購商品等變相交納入門費的方式作為取得加入、介紹或發展他人的資格,并以此作為必備條件,在注冊會員時又需要填推薦人,那么這家網站涉嫌傳銷的可能性較大。 需要注意 無論線上線下 不信“大餅”、不貪“小利” 自覺抵制看似唾手可得的“高額回報”誘惑 避免誤入網絡傳銷“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