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坑慘200萬中國人傳銷集團創始人,被押回中國受審 |
作者: 文章來源:新零售參考 點擊數 308 更新時間:2024/11/19 17:17:07 文章錄入:葉飄零 |
|
2024年8月20日,特大傳銷集團創始人張譽發被引渡回國受審,作為1999年中泰引渡條約生效后的首名經濟罪犯引渡,這起案件成功受理具備相當程度的意義。 據了解,張譽發案件涉案金額高達5000億,波及人數來到200萬之多,可見其性質極度惡劣,而他被押回國內受審也在輿論層面引發熱議,他到底緣何能夠成立特大傳銷公司? 我們都知道,隨著時代發展,傳銷手段大多已經失效,更別說代幣理財這種行業,不確定性占據主要印象,民眾為什么會深陷泥潭無法自拔?張譽發又是怎么逃亡泰國的呢? 張譽發屬于馬來西亞華裔,從踏足商界之后就對投資行業情有獨鐘,他對利用投資者心態賺錢的手段情有獨鐘,認為讓其他人樂意掏錢投資是非常具備成就感的事情。 而他的發家期就在比特幣興起的時候,當時比特幣連帶其他投資行業非常火爆,有人還成立了專門的挖礦公司來獲得比特幣,不過張譽發想的不是入伙,而是自己當老板。 思維模式的不同讓張譽發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他對外宣傳稱虛擬幣只漲不跌,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獲得了相當程度的追隨者,而廣大用戶的加入也讓張譽發推發的易物幣獲得機遇。 但實際上MBI只是一場騙局,張譽發以高回報吸引大量客戶后并沒有兌現承諾,眾人所知的知名企業家也只是花錢進行包裝宣傳,實際上的張譽發是詐騙圈的慣犯。 在初入社會時,他就因涉嫌詐騙罪而被警方傳喚,但正如前文所說的一樣,張譽發鐘愛將錢財從他人手中騙取到的成就感,所以沒有絲毫的收斂,反而將規模再次擴大。 他本來在馬來西亞經營但沒成功,隨后才來到中國市場,通過包裝營銷的方式騙取了股民信任,由于他出身商業家族,本身就擁有充足的商業天賦,所以在獲取信任后就有了機會。 其初始資金依靠馬來西亞詐騙集資到手,雖然因此入獄,但他靠著收買馬來西亞檢察官獲得保釋,半年出獄后接著利用集資在外逍遙快活,而新的公司也同樣是詐騙窩點的定位。 為了方便管理,張譽發給公司投資用戶設置了會員制度,分為一星到六星,而最高甚至有百分之200的年度收益率,這對比存款高的可不是一點半點,自然會引發投資熱潮。 另外,張譽發將宣傳下放到了客戶群體當中,每個人如果吸引到了新的投資客戶,還會在年度獎當中再加入人頭費用、推薦獎等等,這導致MBI主要的發展方向是自主發展。 換言之,張譽發將詐騙下線發展交給了完全不知道內情的股民,為了獲得更多回報他們就會間接參與詐騙行動,可以說,他們獲得的錢都要從下一批被騙的群體身上獲得。 而張譽發則掌控上層,獲得最高投資者的利益,這種模式能夠讓投資者獲得可觀的利益是建立在不斷擴大的股民規模基礎上的,一旦基本用戶群體數量不能保障就會出現大問題。 其結果我們也知道,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抵制比特幣等一眾虛擬貨幣,肅清了相關市場,這讓很多股民都放棄了加入其中的想法,MBI迎來自我崩潰的結果。 而回顧MBI的發展之路,其營銷手段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市場局勢正巧碰上了比特幣的興起,再加上張譽發雖然在金錢回饋上出問題,但將實體店和投資連通了起來。 股民只要支持了MBI的虛擬貨幣,平臺上的交易額就能夠在他們旗下的商店進行消費,這種福利讓股民相信只要他們繼續投資就能夠獲得高收益回報,所以才沉迷其中。 可以說,張譽發這種吊著股民胃口,卻又時不時發點小福利下來的做法真的影響到了大部分股民的心態,讓他們失去了基本的判斷力,而且張譽發還重視自己的人設經營。 他多次亮相慈善活動提升知名度,聯合多家媒體電視進行播報,民眾因此對他印象深刻,讓MBI能夠借助名人效應然后獲得成功,但MBI虛擬貨幣的回報陷阱逐漸暴露了出來。 由于后續股民不足,上層人員無法接著壓榨新的股民,所以無法拿出相應的報酬,隨后被民眾舉報,2017年,中國馬來西亞開始進行聯合執法審查MBI。 然后來到2019年,任憑馬來西亞華人跪地請求,當地警方部門毫無動作,而且對于海外公司,即使能夠審查,但卻沒辦法判處,中國警方多方溝通,但仍舊沒有進展。 一時間,中國股民哀聲遍地,涉案金額高達5000億,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相關股民甚至趕赴馬來西亞希望維權,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也發布聲明要求解釋。 而令人驚訝的是,當馬來西亞警方迫于壓力不得不調查的時候,張譽發已經在泰國當地削發為僧,妄圖通過宗教影響躲避法律追查,雖然泰國警方同樣被其收買,但懲處如期而至。 由于中馬施壓的影響,2022年,張譽發被泰國警方逮捕押送,隨后中馬雙方就誰引渡張譽發產生一些爭執并對峙法庭,最后中方獲得勝利,在2023年確認了引渡張譽發回國受審。 泰國方面確認消息后,在2024年8月30日將犯罪分子張譽發成功交付,回顧相關歷程,不由得讓人產生諸多感慨,投資領域存在多種騙局,需要時刻提起警惕應對才行。 從張譽發涉及的案件來看,如果股民具備判斷力,就應該放棄僥幸心理,在無法獲得報酬后就該進行舉報投訴,而不是繼續投入來挽回損失,這是涉案錢款不斷擴大的原因所在。 雖然張譽發已經被逮捕,可目前的金融界仍舊不缺少相應的騙局,各股民應該引以為戒,避免踏入經濟騙局導致自己一無所有,更不能抱有占便宜的僥幸心理進行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