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心暑假工騙局!4名大學生被騙7000元 |
作者: 文章來源:九派新聞 點擊數(shù) 51 更新時間:2024/7/27 19:24:54 文章錄入:葉飄零 |
|
暑假到來,很多大學生想打暑假工賺點錢,但卻陷入了被騙中介費、刷單甚至傳銷等困境。 河南大學生小晴(化名)和朋友前不久去求職時就被中介騙了約7000元,四人被帶著去了很多地方也沒找到工作。現(xiàn)在她已回家,聊起這段經(jīng)歷,她尷尬地說“太丟人了”。 趙良善律師提醒,求職者遭遇此類事件時應第一時間選擇報警,由警方介入調(diào)查。如經(jīng)調(diào)查,不構(gòu)成犯罪的,求職者還可依法向當?shù)厝松缇謩趧颖O(jiān)察部門投訴或向法院提起訴訟。 【1】“中介說只要聽話保證給找到工作” 今年暑假,在河南讀大學的小晴打算繼續(xù)找暑假工。去年,她通過中介介紹,成功進廠做工賺到近一萬元。“我的其他幾個同學也想賺錢補貼家用,我就組織大家一起找中介介紹打暑假工,去年做過的工廠今年不招人了,新認識的中介是去年關系很好的工友推給我的。” 小晴說,今年招工的工廠少,她與其他三名伙伴知道做暑假工的機會難得,幾乎事事聽從中介安排。中介也說,只要他們聽話,保證給找到工作。“他讓我們先到昆山,說我們不到地方就不給我們介紹,7月1日,我們一人給他交了300塊錢,坐上了他安排的大巴,坐了一夜,第二天抵達了昆山。” 小晴告訴九派新聞,找工作的行程中,中介要求她們繳納出行和住宿的費用,并由中介統(tǒng)一安排交通工具和住宿。“那幾天他帶我們輾轉(zhuǎn)好幾個工廠,位置都很荒涼,我們也分不清楚有沒有換城市,每一趟大巴車他都收我們好幾百,住宿每晚收我們一百多,但有時給我們四個安排一個標間,有時給我們提供一個臨時居住地,其中一晚,毛坯房里只有一張床,連風扇也沒有,我們實在住不了,就自己出錢去住酒店。” 中介提供給四人的臨時居住地,為三個女生提供的房間中只有一張床。圖/受訪者供圖 找工作的那一周,除7月4日幾人在海底撈借宿外,其余每天四人只住一間標間:兩個女生住一張床,兩個情侶住一張床。小晴稱,盡管他們知道中介在賺出行和住宿的差價,也選擇“忍忍就過去了”。“最讓我們生氣的是,中介在我們和工廠之間兩頭騙。” 7月3日,中介將四人帶去位于昆山郊區(qū)的一個面試地點,并要求四人保證不在面試時說出“暑假工”三字。四人通過面試后,被告知會被繳納社保,此時小晴的同學提出可能被騙。 “學校的輔導員老師說過,如果繳納社保,我們就不能參加專升本考試了,這時候我們意識到他騙工廠我們是長期工,騙我們工廠招暑假工。”四人拒絕了該工廠提供的合同后,被中介安排坐大巴去往臺州。 小晴向中介支付一晚的住宿費用。圖/受訪者供圖 “我們?nèi)ヅ_州后,對接的中介換了人。”小晴稱,幾人在線上添加的中介是河南口音,在昆山見面的中介是南方口音,去臺州后又換了新的中介,“感覺這三個人互相踢皮球,我們找誰理論,他們都說和自己無關,事后那個河南的中介向我的工友承認,把我們來回轉(zhuǎn)手。” 抵達臺州后,新對接人稱可將幾人介紹去當?shù)匾患抑谱魍尥尥婢叩墓S做工,但由于該工廠不要男生,欲將四人的工作地點分開。“我們感覺娃娃廠的工作和性別關系不大,有點猶豫,結(jié)果中介給我們打電話說‘不要你們了,你們不服管教’。” 此后中介便不再給他們尋找工廠。四人只能選擇打車去最近的車站轉(zhuǎn)車離開并返回河南。“加上中間他們要求支付的體檢費和其他費用,我們四人總共給中介轉(zhuǎn)了大約7000元。 其稱,離開前幾人與中介爭執(zhí)后,一人被退返100元,雖憤怒但已精疲力盡。 【2】多種暑假工騙局 九派新聞搜索發(fā)現(xiàn),近年來,學生去打暑假工上當受騙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據(jù)潮新聞報道,近日,湖州的王女士在網(wǎng)上找了一份暑期兼職工作,不僅沒掙到錢,還差點把自己的存款都賠了進去。 王女士找的工作是“打字員”,聯(lián)系她的人稱只要在家打打字就能掙錢。最初,對方給王女士發(fā)送了一個鏈接,要求她下載名為OAOffice項目統(tǒng)計登記的軟件。王女士當天一共在APP內(nèi)登記了29項。 可結(jié)算工資時,對方并沒有履行當初談妥的4元一項的承諾,王女士只收到14.5元。對此,對方解釋,公司按照員工等級發(fā)放工資,王女士目前等級較低,登記一項只能賺0.5元,要想盡快提高等級,就需要做充值返利的任務。 王女士在對方的誘導下充值51元,收到68元返利,然后又充了103元,卻返利失敗。對方稱,要再充1500元才能返利。就在王女士猶豫時,接到了警方的勸阻電話,沒有造成更大損失。 除了被騙中介費和陷入詐騙旋渦,暑假工還存在著“潛在危機”。 據(jù)永州警事公眾號,去年8月,大學生小王在某招聘APP上看到一則招聘暑假工廣告,抱著做暑假工賺點錢的心態(tài),他來到了對方的“工作室”。“老板”周某告訴小王,工作內(nèi)容就是按照設定好的話術給人打電話,然后拉人進入指定的微信群。面對這樣一份少勞多得的暑假兼職,小王覺得非常簡單輕松,直到被冷水灘公安梧桐派出所民警找到,這群“正埋頭苦干的”暑假工才發(fā)現(xiàn)兼職的工作是在幫詐騙犯罪分子“引流”。 此外,地推引流、借銀行卡幫別人取大額現(xiàn)金從而獲得報酬、搭建GOIP設備等“暑假工”也存在著潛在危機,比如地推引流可能是為詐騙做前期準備,借銀行卡給他人可能涉嫌為電信詐騙洗錢,參與搭建GOIP設備可能給電信詐騙提供便利。 【3】律師:學生缺乏社會經(jīng)驗且掙錢心切,容易被“黑中介”盯上 為什么大學生找暑假工容易上當受騙?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許多學生平常與社會接觸甚少,社會經(jīng)驗缺乏,安全意識淡薄,一些黑中介、騙子公司向校園中的打工族伸出“黑手”。 尤其是一些中介公司,通過收取中介費向?qū)W生推薦相應的工作,中介公司起初會提供一些崗位就職信息,之后近乎都會被對方公司以各種借口拒絕,而隨后中介公司的推薦信息也就銷聲匿跡,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不少“黑中介”專門以收取中介費為由進行詐騙的案例,學生成了受害者。 此外,從學生暑期兼職的法律關系上看,學生暑期兼職也不適用《勞動法》,學生暑期兼職不屬于勞動合同關系,屬于雇傭關系,導致學生投訴無門,勞動監(jiān)察部門不受理。于是,不少黑中介也利用這一點欺詐學生,導致找暑期兼職的學生屢屢被坑。 趙良善律師提醒,在求職時一定要擦亮雙眼,錢不隨便交,身份證不隨便給,字不隨便簽,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當求職者遭遇此類事件時,應當?shù)谝粫r間選擇報警,由警方介入調(diào)查。如經(jīng)調(diào)查,不構(gòu)成犯罪的,求職者還可依法向當?shù)厝松缇謩趧颖O(jiān)察部門投訴或向法院提起訴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