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常遠山】中國直銷行業的發展趨勢與監管動態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互聯網 點擊數 247 更新時間:2009/10/19 12:01:33 文章錄入:葉飄零 |
|
2006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專銷條例》兩部法規,并分別于當年的11月1日和12月1日正式實施,這標志著中國直銷行業開始進入法制化監管的發展新時期。同時整個行業進入轉型與創新發展的全新時代,更多的企業苦練內功,打造核心競爭力;市場資源開始規模化流動,實力創新型本土企業開始成為受益者。行業監管朝著法制化軌道上發展,法律出臺后,明確了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和公安部三大監管主體;開始形成了對于直銷和傳銷的綜合治理機制和長效機制的建設;明確了對于“規范發展直銷和嚴厲打擊傳銷”的兩條戰線,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發展與監管同步的市場格局,分析如下: 一、《直銷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出臺,整個行業進入陽光發展時期 2006年出臺的《直銷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第一次明確了直銷在中國現代商業流通領域的法律地位,結束了中國直銷十幾年以來的不定位狀態,中國直銷行業從此獲得了準生證。這就意味著整個行業的整體生存和發展已經從過去的灰色時期走向了陽光時期。隨著2006年度中國商務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對直銷企業運營資格的審批和確認,整個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的態勢將會被建立起來。這種法制化環境的誕生和日益完善對于有意在中國直銷行業推進可持續性發展產業戰略的企業而言無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使企業可以從長線發展戰略上對直銷進行深度思考,并根據這種成熟的思考重新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建設企業新的產業增長線和利潤增長點。 二、內外資企業同步開放直銷,整個直銷行業格局將有可能在未來三年內重組 中國直銷發展19年以來,整個行業一直都呈現出一種相對穩定的格局:即以安利和雅芳為代表性的外資直銷企業占住該行業的絕對性市場主體。這種狀況在1998年中國政府全面禁止多層次傳銷以后的8年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據有關資料,從1998年-2005年這七年中,占中國直銷行業1%數量的外商投資直銷企業占中國直銷行業總產值的90%。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政府所給予它們的特殊政策:即1998年以后,基于行業的混亂無序和失控狀態,中國全面禁止直銷業的市場運做,但是考慮到國際關系和對在華投資的外商權益的維護,允許10家外資直銷企業進行轉型運營,即按“連鎖店+雇傭銷售員”模式進行市場運作,這就從客觀上為這些外資企業創造了市場經營的政策基礎。而2006年中國直銷法律法規的出臺,取消了這一基礎,推出內外資企業同步開放直銷的政策,這就必然會使整個行業格局將在未來三年內重組。在這種重組過程中,有綜合實力的本土企業隨著其增加直銷的運營方式,近兩年來凸現明顯,它們將會繼續穩健快速成長,外資直銷企業一統行業市場的格局已經逐漸發生了變化,直銷市場將會重新被分配,現有行業格局肯定被打破,內外資直銷企業共享行業市場、甚至內資直銷企業占住主體市場份額的新行業格局將會形成。 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個性化特色產品的企業將成為直銷行業最引人注目的增長點 在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產品極大豐富的今天,產品同質化所帶來的銷售難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各個企業。為解決這個難題所進行的各種努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營銷創新浪潮,而直銷也是在這股持續不斷的創新浪潮中涌現出的一種具有鮮活生命力的營銷模式。但是,即使是在直銷行業之中,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也依然存在并不斷加劇。在不重視產品或者將產品僅僅當作銷售中的一種“道具”的前直銷時代,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并不突出,但隨著國家將直銷納入法制化監管軌道,以及直銷從業人員、消費者的投資、消費觀念日趨理性,產品的個性化功能、品質和文化內涵等,逐漸成為影響一個直銷企業市場開拓和銷售業績提升的最重要因素。在目前的中國直銷市場上,生產保健品和化妝品的企業占據了90%以上,盡管各個企業都在產品形象塑造和產品概念炒作上極盡所能,但能夠真正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個性化特色產品的企業少之又少。因此,誰能夠在產品上做到獨一無二并符合整個消費市場的發展方向,誰就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成為直銷行業最引人注目的增長點。 四、政府部門在嚴格按照兩個《條例》執法的同時,將繼續支持與扶植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突出貢獻的創新營銷高科技企業 《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兩部法規的出臺,標志著中國直銷行業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未來幾年,政府管理部門將加大對直銷市場的規范力度。但與此同時,各個地方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也將通過各種方式,支持遵紀守法、對地方經濟和社會公益有推動作用和突出貢獻的正規直銷企業和高科技創新分銷企業的發展。因此,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能夠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雖然只是極小一部分,但90%以上的原直銷企業不會從此退出直銷市場,而將通過轉型借鑒國際直銷的精髓原理建立新商業模型的方式從事經營,從而出現拿牌直銷企業與非拿牌直銷(創新分銷)企業長期競爭共存的發展格局。 五、中國直銷監管的原則、重點和趨勢 為了更好地規范直銷市場,國家工商總局下發《關于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對各級工商機關提出了“監管與發展統一、監管與服務統一、監管與維權統一、監管與執法統一”的要求。“監管與發展統一、監管與服務統一、監管與維權統一、監管與執法統一”原則,雖然很原則,但發展、服務、維權等字眼出現,還是伴隨人們的眼前一亮,讓直銷業界涌動著一股春意。 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經濟雖然有復蘇勢頭,但下行壓力仍然很大,農民工富余,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誘騙學生、農民、下崗人員參與傳銷活動仍然屢禁不止,傳銷已成為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影響社會穩定的嚴重隱患。因此,未來中國直銷監管仍以“避免廣大人民群眾上當受騙,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及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維護常態的經濟秩序及社會穩定”作為重要目標。 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規范直銷市場,監管機關將根據《直銷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就加強對直銷企業登記、加強對直銷活動重點環節的監管、加強網上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直銷監督管理工作機制、查處擅自從事直銷行為、工商機關監管管轄、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等7個方面做好直銷監管工作。 筆者認為,監管機關未來將按照“政企合作、規范管理、健康發展、文明執法”的監管目標,逐步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進一步加強對直銷行業和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實行行政指導、統一掌控、信用管理、政風評議等制度以及監管信息化來強化監管工作。 行政指導制主要是監管機關對企業經營中存在的一些不規范的問題或是疏漏欠缺的問題,采取提醒、建議、約談、告誡、預警等多種方式,指導企業進行整改和規范,督促其規范發展,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經濟處罰。即使構成違法違規進行了處罰,也要進行普法教育和指導整改。 統一掌控基本原則是堅持企業分級登記、屬地監管的前提下,對重大、疑難、敏感案件或涉及特殊行業、特殊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時,由上級監管機關實行統一掌握控制,加強指導,以實現法律效果、經濟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統一掌控的方式,包括案前申報、統一審批立案、統一核審處理、掛牌督辦、處理結果備案等。 信用管理是根據企業誠信監管的總體要求,對直銷企業的準入、經營和退出全過程進行監管,全面掌握企業的注冊信息、變更信息,按照企業信用分類,實施不同的監管措施;建立警示、懲戒機制,根據直銷企業信息報備、披露管理辦法的要求,細化信用分類標準,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從而督促企業自覺守法經營。 政風評議是借鑒對行政許可、行政監管和行政執法進行政風評議的做法,由法制機構和紀檢監察機構對涉及直銷企業監管的企業登記管理機構、公平交易執法機構進行政風評議,接受企業的監督,改進監管工作。 同時,監管機關還將逐步實現監管工作信息化,全國監管系統相互聯網。其中規范直銷功能主要用以接受直銷企業報備信息、公布應當讓社會知曉的信息、監督直銷企業披露信息、掌握各級工商機關的直銷監管信息,同時宣傳國家有關政策,介紹工商部門的工作,發布警示提示,公布不良記錄,接受舉報投訴等。 直銷監管機關正力圖按照依法規范、從嚴監管的思路,不斷摸索規律,加強直銷監管制度建設。一方面認真研究直銷市場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工作信息的搜集與溝通,了解掌握直銷的情況和規律,研究規范指導直銷企業經營活動的制度和方法。另一方面,加強行政指導,指導企業規范經營。堅信伴隨著中國直銷監管的與時俱進,中國直銷行業也定逐步呈現誠信、守法的新氣象,利用科學的發展觀,為構建和諧直銷,為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作出行業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