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喝三鹿,長大無限極?人民日報:立案調查!
“我始終相信無限極保健品是中草藥,能治療好我兒的病情。”
無限極!終于被查!
在筆者發稿前,人民日報刊出無限極被證實立案調查的消息。
01/十八歲等來死神
“我始終相信無限極保健品是中草藥,能治療好我兒的病情。”
——喝了無限極“神藥”去世的孩子梁宏(化名)的父親梁起超這樣說。
圖源:澎湃新聞
此時距離梁宏去世,已將近一年了,這個少年的經歷,也讓筆者感覺到無限唏噓:
梁宏小時候吃過三鹿奶粉,腎上出現問題,后經統一治療,已基本痊愈。
但好景不長,2014年2月,梁宏又被確診為“雙腎結石、腎功能不全”。
圖源:澎湃新聞
在2015年7月至次年8月,經村衛生室醫生介紹,父親梁起超從大衛鎮無限極門店處購買“保健品”超27次,花費超4.6萬元。
這一年間,15歲的梁宏病情愈發嚴重。直到2016年5月,梁宏被診斷為“已接近尿毒癥”。
梁起超夫婦回憶道:
“當時醫生看了我們吃的無限極產品后,讓別再吃,但我和他媽覺得一盒四五百元,不吃可惜了,就還給吃著,現在想想真后悔。”
梁宏后買無限極產品的銷貨清單 圖源:
到了2017年7月,梁宏被診斷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腎結石”。
后雖全力救治,梁宏仍于2018年2月病故。此時的梁宏不過18歲,別人都在等待著高考,而他卻在病床上等來了死神。
雖然不能證明無限極就是讓梁宏去世的罪魁禍首,但是醫生當初的勸告和家長心疼錢“執拗讓孩子喝完無限極”不得不讓人對無限極產生懷疑。
除了西安這樁“喝無限極的保健品就能治好孩子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事件外,還有裁判文書網上一樁樁一件件:
癲癇病患者停藥吃無限極8天后離世;患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疾病吃了無限極產品,當月病情加重,并于當月底后去世;
讓人不得不懷疑,無限極真的能治病?
02/調養根本,免疫增健?
“純屬放屁!”
在筆者公司實習的大學生小楊恨恨的評論無限極最有名的這句廣告語。
在權健點燃“保健品直銷”這個大雷時,筆者就曾經與身邊的朋友做過探討,小楊說,權健算啥,還有那個無限極,都該給它逮起來!
“無限極最可恨的的一點,就是經常在《健康之路》這種保健類節目前后投放廣告,誘騙老人”。
以下是小楊第一人稱的講述:
假期常陪家里老人看電視,央視十套科教頻道有個節目叫健康之路,每天下午六點多播,早上九點多重播,專門吸引老年人觀看。
圖源:無限極宣傳ppt
我奶奶是健康之路的忠實觀眾,每天不僅要看,還要拿個小本本記節目里的各種偏方。
一開始,小本本還記得好好的,什么腰疼腿疼心臟疼,頭疼胃疼腦中風。慢慢的,我奶奶的健康之路記錄本上畫風就跑偏了,全都是什么無限極免疫增健。
我家在甘肅蘭州,以前還沒注意過無限極這么個店,想著這種店應該都開在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沒想到離我家不遠就有一個門店。
我陪我奶奶去過,我奶奶除了耳朵比較背以外身體挺硬朗的,營業員二話不說就推薦増健口服液+海豹油。
無限極海豹油
然后一個患有高血壓的人來復查,也是口服液+海豹油。
高潮來了,有個胃癌切了一半胃的老頭進來,還是口服液+海豹油,可能因為老頭是癌癥病人,所以無限極又給增開了兩瓶靈芝皇,當然,老頭兒拿的產品比我們貴多了。
且不說増健口服液+海豹油有沒有保健作用,但是高血壓、耳朵背、和胃癌這八竿子打不著的病卻用同樣的藥治,就已經能說明無限極是真XX扯。
另外,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我眼里,營業員的表達和套路,像極了以前做直銷走火入魔的雅芳、玫琳凱。而營業員的精氣神兒特別像老師上課放的被傳銷洗腦的人。
說白了,直銷這個行業跟傳銷都鼓勵發展下線,靠金字塔型的提撥比例吸引新人加入,發展企業。
差別就在于,傳銷沒有實際產品,還有高額的入門費,直銷企業還能稍微正規一點,產品起碼是有備案的。
但你說說,不同的病亂推薦產品收提成,這和傳銷有啥區別?
最諷刺的是,元旦前我回了一趟家,無限極居然還堂而皇之的在大規模搞什么“反傳銷”宣傳。自己是干啥的自己心里沒點數嗎?
當地新聞標題
在小楊的提示下,筆者還找到了一份網上流傳的無限極宣傳單。
還有這樣的宣傳詞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03/同樣的洗白方式
無限極背后的母公司叫做李錦記,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
對,就是那個賣醬油的。這個成立無限極的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集團”)由李錦記家族于1992年創立。
據說賣醬油的李錦記是李家大兒子掌權,賣無限極的李錦記是李家二兒子李惠森掌權。是不是看到這以后再也不想買李錦記的醬油了。
李惠森
有媒體曾經扒皮過,權健老板和無限極老板往直銷正規軍轉變的套路,簡直是如出一轍。
除了無限極沒有贊助足球隊以外,其他簡直是神似了。
例如,當大公司的老板,要有牌面。
權健老板束昱輝開著自己直升機在天津上空飛來飛去;無限極廣東總部一架機身寫有“無限極”名字的直升機,長期停放在大廳內。
還有,既然成功了,就要寫書,權健老板束昱輝出過書,無限極老板李惠森也出過成功學筆記:
另外,為了洗白自己,要多多和知名大學合作,筆者幾經輾轉聯系到了一位曾經加入過無限極的女士,她提供了一組當時無限極公司發的宣傳PPT。
在PPT里,我們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腦殘”宣傳:
無限極在這份PPT里自稱有三大研究平臺:
經筆者核實,上海藥物研究所確實在09年和無限極成立了中草藥多糖聯合實驗室,是由丁侃這個老師牽頭合作的。
丁侃的研究方向確實是無限極宣傳的方向:
向一位生物學博士求證時,他說:這應該是導師們拉來的科研項目。
無限極負責出錢,導師負責做研究,但是做出來了什么,有沒有被無限極采用進產品內,無限極是不是就像借著上海藥物研究所來掛個名,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所謂的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草藥免疫研究中心,經筆者查實,廣州中醫藥大學和南方李錦記有限公司(無限極母公司)共建了一個中藥產學研基地。
但是大家應該知道,這種“產學研基地”無非是掛個名字,然后讓學生去實習,能對無限極產品有什么幫助,也不得而知。所以這個研究中心究竟存在不存在,還是另一說。
另外還有一個設在香港科技大學旗下的研究機構,筆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查證,香港科技大學是有這樣一個機構:
但是和無限極的關系,更像是與贊助商之間的關系,官網上并沒有介紹出有什么實質性的合作:
后記
在筆者發稿前,人民日報刊出來無限極被證實立案調查的消息。
但十八歲的梁宏也再也回不來了。
開頭那句“我始終相信無限極保健品是中草藥,能治療好我兒的病情。”
像一堆石頭,堵在筆者的心中,一直沒有散去。
可能時間會逐漸沖淡大眾對無限極的記憶,但是對于梁起超一家受到的傷害,時間卻無法讓它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