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浩:“抵制傳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今年3月以來,湖南省委教育工委連續接到3起關于學生失蹤,可能被傳銷組織控制,或被疑似傳銷組織的培訓機構騙取錢財的情況,涉及6所高校上百名學生。(3月23日《新京報》)
“大學生”在近年來國內傳銷非法案件中一再被提到,作為這個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精英”的代名詞,而今,與高等教育目的相悖,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卷入傳銷。在思考有高校管理、社會治理等層面的問題外,我們不妨追本溯源,去找尋他們接受“抵制傳銷”教育的歷程,原來一直以來他們都缺乏接受一種叫“抵制傳銷”的教育。
在頻頻發生的傳銷案件中,常常少不了一個主角——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群體,他們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熏陶洗禮,這是思想基礎;浮躁,是當今很多人給予他們的評價,很多人在自我定位時,出現誤區,他們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對未來的期望值過高,卻始終不愿放下架子,這是心理條件;他們中的大部分來自貧困農村,希望及早擺脫現狀,即便是富有子弟,虛榮心使然,往往也會驅使他們走入歧途,這是物質條件。當然還有諸如社會整治、學校管理、家庭教育等客觀因素,都是除不法分子外將大學生推上傳銷這條不歸路的推手。
大學生,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這個年紀開始學會了獨立,不像小學生“集萬千恩寵于一身”,也不像中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半只腳邁入社會,半只腳停留在校園,這是他們的狀態,社會和學校,一面夾雜物欲橫流、弱肉強食,一面溫婉祥和、平靜似水,左腳抑或是右腳,是進抑或是退,看似信心十足卻唯唯諾諾,看似老成世故卻憨態可掬。
在反傳銷教育中,他們一個被遺忘的群體,只因為他們生活在當下的教育體系中,他們“無暇”去接受反傳銷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是他們生活中的重頭戲,從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他們往往被灌輸的理念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沒有人會常常叮囑他們“傳銷是一種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盡管有很多保護他們不被卷入傳銷的措施,但別忘了內因第一位,再完善的預防保護措施都比不上發自內心的抵制傳銷行為的思想。所以,“抵制傳銷”的教育不妨從娃娃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