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釣魚”救出身陷傳銷大學生(2)
在平房門口,記者詢問一個男青年他們是干什么的,對方告訴記者,他們是在做事業——賣一種名叫蝶貝蕾的化妝品。記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起的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專項行動中,廣州蝶貝蕾就被列為重點傳銷打擊對象。
下午1點半 遭遇困難
苦尋四小時毫無結果
就這樣,又尋找了4個小時,直到下午1點半,仍然沒有有價值的線索。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村子盡管不大,但里面上課的“傳銷教室”至少有二十個。
“一聽說孩子可能在天津干傳銷,我們就連夜坐火車趕來了。當時想得很簡單,到了天津找到孩子干傳銷的地方,把孩子接走就完事了。可是沒想到情況比想象中要復雜得多。”舅舅孔桂昌一臉疲憊地說。“來之前我們掌握了一些線索,從網上得知他們這個組織是打著報社招聘的名義騙人過來,他們有個小頭目冒充《都市快報》的負責人葉主任,在網上招聘記者、編輯,其實是騙人去干傳銷。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孩子干傳銷的位置大體在天津西青楊柳青鎮十三街附近,可是我們到了地點才發現這是一個傳銷的集中窩點,到處都是操著外地口音的年輕人,有上千人之多。要想在這么多的孩子中找到趙睿,簡直就是大海撈針啊!”
剛到天津的第一天,孔女士和孔先生拿著孩子的照片,從天津站打車直奔十三街,碰到人就問,但是沒人能告訴他們趙睿到底在哪里。在十三街勝利東里路口,一家小超市的老板看到趙睿的照片后告訴他們,這個孩子他之前見過,但是現在住哪卻不知道。“我們找了一天,一點希望都沒有,沒有辦法,我們聯系了杭州當地的《都市快報》,他們找到你們。沒想到,你們馬上就和我們取得了聯系。”
下午兩點 出現轉機
巧妙“釣魚”同意見面
眼看一天又要過去了,還沒有任何趙睿的消息,孔女士不免對孩子的安危有些擔心。下午兩點,大家決定用“釣魚”的方法把孩子引出來——記者扮作孔先生在天津的朋友,以替孔先生過來看看外甥的名義,把趙睿約出來。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引起趙睿的懷疑,而且還能擺脫傳銷組織的跟蹤。
孔先生馬上用電話聯系了趙睿,說家里父母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他的消息,特意委托舅舅的一位朋友過來看看。但是這個建議立即遭到了趙睿的拒絕,他說單位工作忙,抽不開身不讓請假,并迅速掛斷了電話。
這個答復讓孔女士更急了。“是不是有人限制他自由?”隨后,孔先生又給趙睿打了第二個電話,“如果你沒空,我朋友可以到工廠看你,告訴我你工廠的具體地址。”這次總算有些進展,趙睿同意了孔先生的建議,但還是推托說周日才會有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