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天津市工商執法人員如何煉成“火眼金睛”
在天津濱海新區各大商場、超市數以十萬計的人流中,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每周“逛街”超過10個小時,卻不是為了購物,他們用實際行動保護著每一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他們就是濱海新區工商局塘沽分局執法大隊的隊員們。
昨日(16日)清晨8點,根據市民舉報,濱海新區工商局塘沽分局執法大隊隊長王斌,來到塘沽建材路市場查看被群眾舉報的“問題乳膠”。經過仔細走訪和調查,查獲各類侵權乳膠40余桶。上午10時30分,王斌又帶領執法干部立即驅車趕到河北路附近一家經營高檔皮包的商店,經過調查暗訪,發現這里出售4種仿冒國際一線品牌的皮包。核實有關情況后,執法干部隨即對這些假冒皮包依法進行查扣。
當記者詢問王斌,如何能在煙酒、食品、建筑材料、服裝、日用品等近萬種商品中迅速鎖定侵權產品時,王斌笑著說,認知各種商標是執法干部每天的必修課。“我們不僅要組織大家學習認識各種商標,還要將商標的注冊時間、生產地址、天津地區營銷商是誰都牢記于心。別人看電視、看報紙都愛看新聞、看電視劇,我們卻最愛看各種廣告,有時我們還把廣告匯總刻成光盤、收集成剪報,讓大家統一學習。現在執法局的10余名干部不用對比,就能把商品的真假分辨的一清二楚。”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經濟檢查執法局的隊員們依靠著他們獨特的“火眼金睛”,共查獲出售假冒、侵權商品等各類經濟違法案件超過140余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濟檢查執法局不僅承擔著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任務,還肩負著打擊虛假廣告、傳銷以及商業賄賂等職責。王斌告訴記者,隊里有專門的隊員負責上述職責,其任務之一就是給各種廣告“挑錯”。近來一些經營者利用廣告夸大宣傳,以醫療單位為例,很多醫院在做廣告時,都將自己“打扮”成中華某預防醫學會的定點醫院,但實際上國內根本不存在此類醫學協會。所以執法干部一看到可能涉及夸大宣傳的廣告,就要進行核實,并責令商家停止虛假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