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致富“餡餅”其實是“傳銷”陷阱
只要投入4030元參與一項“互助共富的項目”,在兩個月內再“介紹”兩個人加入,第三個月開始,就能按月領取數額不等的“月金”,兩年內能“賺”上百萬元。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您相信嗎?近段時間,城區公安分局澤州路派出所搗毀了一個名為“中國明明商”的傳銷窩點,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了解,帶您揭開“一本萬利”背后的黑幕。
七旬老太陷入傳銷 兒子警覺報了案
今年1月份,城區公安分局澤州路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報警電話,稱有人在市區鳳翔小區從事非法傳銷活動。報案人叫王力(化名),他覺得自己76歲的老母親被騙進了傳銷組織。
今年元旦過后,王力的弟弟突然給他打電話說,母親最近到處介紹親戚朋友加入一個“項目”,說是能“賺錢”,聽起來很像傳銷。王力趕緊到弟弟家了解情況,沒想到他還沒張口問,母親便滔滔不絕地給他講起這個“項目”的美好前景:“一個人交4030元,再介紹兩個人加入,以后就能月月領錢了。”王力一聽便意識到這就是傳銷,勸母親別再參與了。可母親就像著了魔,一個勁兒地說“這個項目是國家支持的呀,有人真的領到錢了,不是傳銷。”拗不過老母親,王力只好決定跟母親一塊去“聽課”。
1月10日,王力跟著母親來到鳳翔小區某按摩店,按摩店里幾乎都是中老年婦女,其中一位50來歲的田姓女子正跟人介紹“項目”。王力當即悄悄出門報了警。
沒過一會兒,澤州路派出所民警趕到了現場,將準備逃跑的田某帶回所里進一步調查,同時還收繳了一袋“宣傳資料”、一本登記有“發展傳銷人員名單”的筆記本,筆記本上登記的人數有近百人。
打著“借”資旗號發展“環民” 目標為中老年婦女
這個所謂的“項目”到底是什么?田某又是用什么辦法將他們“洗腦”,而且乖乖相信這一本萬利的致富“餡餅”的呢?
田某今年57歲,是市區某醫院的退休職工。據田某交代,去年7月,她在河南某地加入了一個叫“中國明明商”的組織,組織主要宣傳的是所謂“全國文化工程扶貧產業項目”下屬的小項目,也就是“全民借助銀行”。“明明商”宣稱,“全民借助銀行”是國家為了消除貧富差距準備建立的銀行,是由文化部和中國農業銀行合作的融資項目,目前在民間“借”資,一個人出資4030元,再發展兩個“儲戶”,從第三個月開始每個月都能領上數額不等的“月金”,兩年內保證可以領到上百萬元。
田某回到晉城“發展”了自己的女兒和妹妹,成為一名“環民”(組織成員的稱呼),第三個月確實領到了2000元,為了能“賺”更多的錢,田某開始在市區大肆發展“下線”。田某的目標人群主要為中老年婦女,因此,她頻繁出入于文體宮、體育場以及按摩店等中老年人扎堆的地方,以自己“賺”了錢的親身經歷,跟人聊天發展“下線”。而“下線”參與“項目”的方式也非常簡單,只要給田某交4030元,再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和3張1寸免冠照片,去中國農業銀行辦張卡,并將卡號提供給田某,田某則發給其參與“項目”的憑證:“全民借助銀行卡”。兩個月內如果“下線”又介紹兩個人加入,第三個月開始的每月15號,就會有“月金”打到“下線”個人的農行卡上。
據田某交代,每月15號左右,“河南總商委”都會派人來晉城聯系她,她把 “下線”們交的錢以及各種證件材料,都給了這位聯系人,然后再從聯系人手中拿到新的“全民借助銀行卡”等宣傳材料。
純資本運作模式 隱蔽性強、欺騙性大
“全民借助銀行”這個“項目”真的存在嗎?澤州路派出所民警專程前往北京進行了調查。
中國農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并沒有與“中國明明商”有任何合作項目;國家工商總局也表示,不存在“中國全民借助銀行服務中心”企業信息;晉城銀監分局表示,“中國全民借助銀行”不屬于銀行業金融機構。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明明商”就是一個從事非法傳銷活動的組織。
澤州路派出所民警樊長青介紹,沒有瘋狂火爆的演講場面、等級森嚴的組織管理,“明明商”采用的是一種純資本運作模式,隱蔽性強、欺騙性大。他們以“投資項目”為誘餌,吸納“環民”資金,為了讓“環民”積極發展“下線”,將其中一小部分錢以“月金”的形式返還給“環民”,剩下的大部分錢,都落到“明明商”策劃人的囊中。
與以往傳銷組織不同,“明明商”不限制人身自由,他們標榜“互助共富”,來去自由。同時,他們吸納的對象為中老年人,發展的“下線”都是親戚朋友,不以大規模集中上課方式“洗腦”,而是在平時聊天時進行,更讓人防不勝防。
在案件的調查過程中,民警進行核實時,仍有部分“環民”不相信“明明商”是傳銷組織。由于加入時間尚未超過兩三個月,許多“環民”都還沒領到“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