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警惕變相“傳銷”坑農傷農
曾經盛行的不法傳銷活動,現在開始悄悄向農村蔓延……
發生在農村地區的變相 “傳銷”,往往很容易與 “引進致富項目”、“市場預測不科學”等混淆視聽,所以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加之貧困地區群眾普遍期望早日脫貧致富,地方政府多抱著興縣富民的美好愿望,因此該現象多半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據調查,這類新興變相“傳銷”,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苗木傳銷 外地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向農村山區推銷價格不菲的所謂“名貴種苗”,當地一些單位或個人看到有利可圖,就熱心充當“代理商”,或干脆把這些苗子花高價買了去,大面積繁育后高價賣出去,至于這些種苗是否能幫種植戶發家致富則短時間內無可定論。即使種植戶若干年后知道上當受騙,但對最初的“經銷商”來說,風險早已過去,種植戶對他們也無可奈何。如有些地方的山茱萸、中華壽桃、優質蜜橘等種苗“傳銷”,種苗價格較貴,短時間內又見不到成效,從市場預測來看,前景不容樂觀,而短期內最大的 “受益者”當屬層層搞批發的種苗經銷商。
畜禽傳銷 有些不法商家或個人首先鋪天蓋地搞廣告攻勢,宣傳某某畜禽品種養殖前景 “廣闊”,同時許以無償傳授技術,包銷回收成品等優惠條件;之后發展“示范戶”,讓“示范戶”現身說教;然后大量出售母種,待賺得大把鈔票后再銷聲匿跡。如發生在某些地區的海貍鼠養殖、肉鴿養殖、長毛兔養殖等,都是比較明顯的畜禽“傳銷”活動。
蔬種傳銷 傳銷手法與前面的種苗“傳銷”、畜禽“傳銷”基本相似。最初少數種植戶出售種子獲利頗豐,但等到后來面積擴大了,市場卻飽和了,價格馬上降了下來,上當受騙、蒙受損失的農戶很多。如有些地方說種南瓜都種南瓜,種藥豆都種藥豆,結果價賤傷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某些人推波助瀾傳銷“種子”惹的禍。
中藥材傳銷 這類“傳銷”在農村相對比較普遍,區域性受騙上當的農戶相當多。最突出的如河南西部某些地區的黃姜種植。前幾年只是小面積發展,少數種植戶依靠出售種姜畝均收入在3000~6000元。后來面積進一步擴大,種姜價格居高不下,越來越多的地區“跟風”盲目擴種。市場上仍然以出售種姜為主,真正用于加工制藥的很少。盡管有些部門及媒體也發出了 “市場警報”,但不少群眾仍抱著 “最后撈一把”的思想繼續擴種,可到了秋冬季節,大片的黃姜無人問津,有些地方即便少量收購,每公斤價只有0.6~0.7元,致使大面積的黃姜仍長在土里,爛在地里,種植戶愁眉苦臉,地方政府也束手無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