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查處傳銷案件116起 工商揭示傳銷新手法
市工商局副局長鐘民介紹申城傳銷案件查處情況。新民網記者沈文林 復旦大學現場回傳
自2006年以來,本市已查處傳銷案件116起,罰沒款總額近億元。10月20日,滬工商部門提醒,近年來傳銷手段已從早前的實物傳銷發展為“資本運作”、“網絡虛擬商品”等,市民應避免誤入傳銷陷阱。
10月20日下午,由市工商局聯合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等單位發起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頒布實施五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復旦大學舉行開幕儀式。此次巡展活動將在本市復旦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等14所高校開展,主要針對大三大四學生面臨的就業問題,提供相關警示案例。
據市工商局直銷監管和打擊傳銷處副處長湯耀紅介紹,臨近畢業的在校大學生求職心切,往往會不知不覺中誤入傳銷陷阱,但隨著近些年相關宣傳的加強,本市高校大學生參與傳銷人數正呈現下降趨勢,總體情況良好。
湯耀紅告訴新民網記者,與直銷不同的是,傳銷往往承諾高額回報,并要收取入會費,同時其收入建立在發展下線會員上,近年來傳銷的手法已從實物傳銷發展為“資本運作”、“網絡虛擬商品”等。她提醒正急于找工作的大學生,應求助正規職業中介機構,同時避免將身份證件、手機等貴重物品交予他人。
來自市工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至今,本市已立案查處傳銷案件116起,搗毀傳銷窩點41處,清查教育涉嫌傳銷人員3545人,罰沒款總額近億元。
大學生簽名承諾遠離傳銷陷阱。新民網記者沈文林 復旦大學現場回傳
巡展開幕儀式現場。新民網記者沈文林 復旦大學現場回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