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安立案偵辦“五行幣”“善心匯”傳銷案件
打著“扶貧濟困、善心相通”之類誘人的旗號,大肆發展會員,實質進行傳銷犯罪。經公安民警總結,傳銷人員已變著花樣掩蓋包裝,發展傳銷模式5大類。
31日上午,記者從成都市公安局“打擊傳銷鐵帚行動”通氣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成都警方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廳部署要求,組織全市各級公安機關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打擊傳銷鐵帚行動”,打傳工作取得了顯著實效。
今年1-8月,成都公安經偵部門先后立案偵辦了“1040工程”“五行幣”“善心匯”“眾善行”“精準扶貧”等特大系列組織領導傳銷案件。
搗毀傳銷窩點289個,鏟除傳銷團伙10余個,立案偵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案205件,移送起訴犯罪嫌疑人301人。
變種5大類
伎倆:都扣頂“行善”“扶貧”大帽
成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成都公安機關辦理的傳銷案,經過總結發現,大概可以分為5大類。
一是“1040工程”。它的招數是打著西部大開發旗號,謊稱在境外引進的先進模式,幫助西部地區改革致富,實質就是組織領導傳銷犯罪;
二是“五行幣”。它的套路是:設立網絡傳銷平臺,宣稱五行金幣以及網絡虛擬貨幣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增值空間巨大,并以此為誘餌發展人員加入傳銷組織,銷售其虛擬貨幣,涉及全國多地,參與人員眾多;
三是“善心匯”。一家“深圳市善心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著所謂“扶貧濟困、善心相通”的旗號,以分享經濟模式,在全國范圍進行傳銷犯罪;
四是“眾善行”。以銷售“紅豆杉系列產品”的名義,創建“眾善行”網絡平臺,采取類似“善心匯”的運作模式,實施傳銷活動。
五是“精準扶貧”。以“四川省分會精準扶貧管理委員會”的名義,以“精準扶貧”政策為幌子,大肆在成都本地拉人頭、發展會員。
打擊傳銷任務艱巨
特征:善用聊天工具,正從外省入川蔓延
經偵支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前8個月的行動搗毀了不少窩點,這些傳銷團伙和組織危害性極大。
通過觀察分析發現,現在這些傳銷模式和手段,相比傳統聚集式傳銷對參與人員及其家庭的經濟上和身心上造成的危害,新型的冒充國家政策實施的傳銷犯罪活動,其危害更加難以估計。
傳銷犯罪人員利用普通群眾對國家新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打著“精準扶貧、均富共生”等旗號,發展貧困人口、殘障人士、中老年人、大學生等特殊人群加入傳銷組織,騙取資金,嚴重影響國家政策的順利實施和政府公信力。
經過總結,也為了提醒廣大市民注意防范和甄別傳銷組織,經偵支隊總結了目前傳銷犯罪的特點。
首先,近年來打著“扶貧濟困、善心相通”類似旗號和名目的傳銷組織增多。經過成都公安經偵部門近幾年打擊傳銷犯罪專項行動,傳統的“1040”工程等在居民小區內租房集中傳銷犯罪活動得到了控制。
但是,打著國家新政策旗號實施的傳銷犯罪活動逐漸增多,演變出“精準扶貧”傳銷犯罪、“扶貧濟困、善心相通”的“善心匯”傳銷犯罪等。
其次,網絡傳銷逐步增多?,F在很多新的傳銷通過互聯網平臺實施傳銷犯罪,洗腦、發展人員則更多借助微信、移動云信等及時聊天工具進行。
以往的傳銷團伙采用的大型聚會講課方式逐步減少,打電話、口口相傳的傳銷洗腦模式,逐步轉變為微信群等聊天工具上的宣講政策、講解經濟模式進行洗腦和發展人員。實施更加隱蔽的傳銷活動,公安機關更難發現,打擊任務艱巨。
第三,新型網絡傳銷跨地域性強。通過網絡手段實施的傳銷犯罪活動,其參與人員不受地域限制,呈現出跨地域性強的特點。
如“五行幣”“善心匯”等傳銷案的參與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且涉及地域廣。目前,傳銷犯罪逐步向四川蔓延。
近幾年來,湖南和廣西等省市傳銷團伙正逐步向我省蔓延,且多聚集在成都市郊區市縣。
典型案例
1、“鼎莘國際”網絡平臺傳銷特大網絡傳銷案
2017年6月13日,金牛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于接到報案稱,成都某酒店有人進行傳銷集會,并預定了會議場地,會議橫幅為“鼎莘國際 saivian 全球財富論壇成都站”,參會人員上百人。
經民警初步分析判斷,該鼎莘國際有涉嫌傳銷的嫌疑。金牛經偵大隊庚即開展受理初查。
經查,2016年11月至今,犯罪嫌疑人毛某某、湯某等人組建鼎莘國際,經湯某介紹,與從事“賽比安”網絡平臺傳銷活動的呂某某會面并學習該傳銷項目。
經共同協商后,2016年12月1日,毛某某、湯某等人,在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69號簽訂團隊合伙協議。
該團隊取名為“鼎莘國際”,并明確對團隊分工:由帥某任CEO,毛某某負責財務管理,聶某某負責為團隊發展的“賽比安”會員進行賬號托管服務,熊某某負責“賽比安”網絡平臺會員注冊及平臺管理,馮某某等團隊所有成員均向外推廣和吸納“賽比安”會員。
簽訂協議后,毛某某、馮某某等人決定以湯某的“賽比安”賬號作為團隊賬號,以呂某某為“賽比安”的團隊推薦人。
毛某某、馮某某等人按照“賽比安”網絡平臺所規定的規則,即會員每人每月必須繳納900元人民幣,在獲取正式會員資格后,可以每個月向“賽比安”網絡平臺上傳不超過9000元人民幣的各類消費發票,獲取20%的返利。
還能以每個人的“賽比安”賬號下直接推薦三個會員的方式,分層級發展“賽比安”網絡平臺會員,并且根據推薦會員的人數獲取“賽比安”網絡平臺的獎勵。該獎勵根據推薦會員的人數,決定的會員級別來確定獎勵金額。
會員級別分為創始人、VIP創始人等直至總裁大使共13級,每日獎勵由5美元至3000美元不等。
毛某某、馮某某等人以“鼎新國際”以及“鼎莘國際”的名義,積極組建“鼎新國際”以及“鼎莘國際”團隊的多個微信群,對微信群成員宣傳“賽比安”網絡平臺,吸納“賽比安”會員,共吸納多個層級共約750人左右。
至2017年6月止,呂某某收到上交人民幣約505300元,該團隊成員共同分配648000余元,非法所得共計115萬余元。
現該團伙主要傳銷骨干和組織人員已被金牛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2、惠某某等人“1040陽光工程”名義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
2017年初,新都區公安分局接到舉報稱:新都區個別小區有人以“1040陽光工程”的名義進行傳銷活動,這幫人平時深居簡出,外出時都是成群結隊,平時在小區里休息也是圍坐一團竊竊私語。
經過一個多月的縝密調查,新都經偵大隊基本確定這些外來人員正從事傳銷組織活動,且人數眾多,分散居住在新都區的21個小區內,這些組織的共同特點都是以“1040工程”的巨額回報吸引參與者。
2017年3月21日,新都經偵大隊對該案立案偵查。
2017年3月21日凌晨,新都區公安分局會同其他行政單位共計1000余名參戰力量,兵分多路對新都區新都街道、大豐街道的21個小區展開集中清查。
清晨6點30分, 將110個在小區中的涉嫌傳銷窩點一網打盡,364名來自多個省市的涉傳人員被工作組擋獲,“1040”工程傳銷窩點被一舉搗毀,現場收繳了大量的銀行卡、傳銷筆記、授課資料等涉案物品。
經審訊,主要嫌疑人交代:
所謂的“1040工程”是一直以來國內傳銷組織較為流行的一種斂財手段。
謊稱“1040陽光工程”得到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借耍朋友、實習、介紹工作為名誘惑當事人來到新都。
再打著“國家搞試點”、“響應西部大開發號召”的名義,以“拉人頭”式誘騙當事人繳納3800元至69800元不等入會費,便可以成為組織里的成員。
參與者通過瘋狂發展下線斂財,最高可收入1040萬元,“當參與者收入達到1040萬元時,就必須離開組織,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為了躲避打擊,這些涉傳組織往往在外地的小區租房,整個組織有著極其嚴格的管理規定,每天除去接受培訓外,參與者的大部分時間就是不停地發展下線和集體討論。
目前,被擋獲的傳銷參與成員中,其中31人已被移送起訴,其余人員移送相關部門處罰。
3、“正合道云集”互聯網購物平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
2017年5月24日,雙流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根據線索在九江街道發現成都正合道云集有限公司有21人聚集并涉嫌傳銷。
經現場甄別,其中19名人員涉嫌參與傳銷組織,系雙流區“正合道云集”傳銷組織骨干人員。
雙流經偵大隊當即立案偵查,經突審,該傳銷組織,租用九江街道一商務樓,以線上、線下發展會員模式進行分享經營,偵查員在現場查獲大量關于“正合道云集”傳銷組織的宣傳資料及筆記。
根據調查,該組織以“三級分銷”、“積分返潤”的經營模式向不特定群體籌集資金。
此傳銷組織以消費返利和發展會員返利吸納會員。具體返利形式有兩種:
第一種。
投入后,公司發放面額200元一張的折抵券。投入越多,折抵券就越多。公司將消費產品60%的利潤來進行分配。
發展會員是以每個會員發展新會員就會得到一張折抵券雙倍積分返還的形式,也就是擁有了400積分。
當發展3人以上(包括3人)每個人都持有10張折抵券,就升級為一張面額為600積分的折抵券;
發展6人以上(包括6人)每個人都持有20張折抵券,就升級為一張面額為800積分的折抵券;
發展9人,每個人都持有30張折抵券,就升級為一張面額為1000積分的折抵券,以此類推。
第二種。
如果是A發展了B,就能提到B消費金額的3%;如果B發展了C,A就能提到C消費金額的3.6%,B就能提C消費金額的3%;如果C發展了D,A就能提到D消費金額的12%,B就能提到D消費金額的3.6%,C能提到D消費金額的3%。
這些都是以積分返還到該公司網絡上的積分賬戶中。
這些積分就是現金,一積分就是一元錢。當消費返利和發展會員返利之和達到了會員相應的級別,就會自動消除一張折抵券。
目前,該案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公安機關凍結贓款110余萬元。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李逢春 見習記者 蔡佼杉 實習生 多吉旺姆
圖據成都市公安局經偵支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