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城區成傳銷新“洼地” 2000傳銷人員流入城區
近年來,隨著南寧、北海、來賓、賓陽等傳銷重災區城市加大打擊力度,不法傳銷人員轉向別的市縣發展。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陸續有新的傳銷組織遷移至金城江。記者從市工商部門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整個河池城區傳銷人員估計有2000多人,而河池城區常駐人口僅有22.5萬人,這意味著平均100多個人中,就有1人是搞傳銷的。若再不加大打擊力度,鏟除傳銷“毒瘤”,不僅嚴重擾亂社會秩序,也會對商業誠信、社會倫理道德造成巨大破壞。
河池城區成傳銷新“洼地”
在6月20日全區深入開展嚴打傳銷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上,南寧、北海、來賓、賓陽4地通過專題短片,展示了當地對傳銷的長效、高壓打擊態勢,以及取得的成果。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溫卡華對上述4地的工作表示肯定,并盛贊它們由傳銷重災區,變成“打傳”的先進區。
然而,幾乎就在上述傳銷重災區“轉變”的同時,河池悄然變成了傳銷的新“洼地”。記者從金城江工商分局監督與執法股獲悉,隨著周邊市縣打擊傳銷工作力度的加大,陸續有新的傳銷組織遷移至河池城區。目前,河池城區傳銷人員來源廣、人數劇升、情況復雜,甚至出現了韓國、越南等國外籍傳銷人士。他們主要集中居住在同德路、上任新區、九龍商貿城及周邊住宅區、擁軍路、老街社區、西環社區至六圩市場一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整個河池城區傳銷人員約有2000多人。
同時,傳銷人員文化層次在逐漸提升。過去傳銷人員組織中多數為農民,文化水平不高,違法手段不精,執法部門易于打擊和遏制;近年來,不斷有大學畢業生和在校大學生來到河池城區并加入非法傳銷組織,且部分大學生進入傳銷組織后迅速成為小頭目。
成員被洗腦“阿媽都不認”
今年3月份,一名山東女大學生在河池城區深陷傳銷窩點,其家人不遠千里趕來救援。雖然在民警和工商人員的幫助下將其解救,但該女生仍執迷不悟說:“如果可以選擇,我仍會選擇留在這里,寧愿不要畢業證。”
有一種傳銷,它并不限制人身自由,而是通過上門“洗腦”滾動擴張。其說教內容,名曰“資本運作”,傳統傳銷中作為幌子存在的產品,對它來說已非必要。該名山東女大學生在河池搞的“連鎖銷售”,就是“資本運作”的傳銷新變種。
據市工商局金城江分局一負責人介紹,隨著傳銷人員文化層次的提升,近年來傳銷手段不斷“進化”,“炒概念”、“炒資本”等新變種成為傳銷新趨勢。其實,類似“資本運作”的傳銷方式抓住了人們的“暴富心理”,貌似更科學、更合理,實則更具欺騙性,危害性更大。陷入其中的參與者,可做到“六親不認”,有的還試圖將家人發展為下線。在解救山東女大學生過程中,該女生甚至不斷勸說其母親:“如果你再聽一堂課,可能你也不想走了。”
“女兒都‘不認’母親了,你說傳銷的魔力到底有多大?”該負責人感慨說道。
據介紹,與傳統傳銷相比,“進化”了的新變種及網絡傳銷,更具有煽動性、欺騙性、隱蔽性,被“洗腦”的人有著異常的“膽量”——誰擋他們的“財路”,便群起而攻之。執法人員在多次清理傳銷窩點的行動中發現,不配合甚至不開門的現象很普遍,甚至有暴力抗法的情況,傳銷人員思想極其頑固,執法人員在做法制宣傳時也不配合,甚至在傳銷組織內散布謠言,給執法行動帶來很大阻力。
重拳嚴打傳銷“過街老鼠”
因其高危性,傳銷活動已成“過街老鼠”。今年1月至6月,我市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012人次,開展集中清理行動317次,檢查場所1014處,搗毀傳銷窩點29個,清理遣散傳銷人員118人,解救被困人員3人,打擊傳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人員遣返難、證據收集難、查處取締難、聯合整治難、處罰執行難、平衡發展難等五大難題,制約了我市打擊傳銷工作的開展。
如何徹底清除傳銷“毒瘤”?辦案人員呼吁,必須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以工商、公安部門為主力,多部門齊動并舉,形成打擊傳銷的聯動機制,將打擊傳銷活動由個別部門行動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同時,基層部門應盡快規范化房屋出租,特別是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讓傳銷活動無處扎根,從源頭斬斷傳銷滋生和蔓延的溫床。
據悉,定罪難成為打擊傳銷的“攔路虎”。對此,受訪民警表示,應以傳銷本罪治罪,不能簡單地就案件論案件,避重就輕地以非法拘禁、傷害等入罪。否則,懲治的只是低級別頭目,對整個傳銷組織架構沒有傷及筋骨。因此,應追根溯源,揪出傳銷頭目,唯此才能徹底瓦解傳銷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