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搶購玉石、紅酒后高價賣出?警惕新型傳銷!
在網上搶購玉石、紅酒,隔天就能高價賣出,真有這樣穩賺快錢的好事嗎?近日,北京警方偵破了一起利用網絡平臺實施傳銷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搶購轉售”的利潤模式虛假銷售,以擊鼓傳花的形式將商品向下傳遞非法獲利。
網上搶購玉石、紅酒后賣出能賺錢?
北京市民林先生說,年初有朋友向自己的妻子介紹了一個網絡平臺,稱在這個平臺上買賣玉石可以賺錢。
報案人 林先生:他說所有的玉都是正兒八經的,緬甸玉、和田玉都有鑒定證書,實物全都有。你要不提貨每天可以炒價格,價格每天都會上漲。
林先生告訴記者,當時這家網絡平臺展示了幾百款玉石,價格在五六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妻子看到朋友三天兩頭就有收益進賬,十分心動,于是決定加入進去賺些零花錢。
報案人 林先生:點開玉石的圖片,有之前所有者的名字和銀行賬戶。你需要去轉賬打款。他收到錢之后就會在微信小程序上確認交易,就變成你的了。明天你再賣給別人,別人也按這種方式轉回來,等于重復了一下你昨天干的事兒,這個錢你就得了這塊玉就變成他的了。
林先生的妻子當天在該平臺下單了五塊玉石,共計花費20萬元,第二天轉手賣出后,凈賺4000元。
報案人 林先生:這塊玉隨著每天不斷購買和賣出,價格都在上漲。你賣出去之后,等于中間這個差價就是你自己的。他們這個模式就是每天都會讓你看到錢,嗅到錢的味道。
林先生說,妻子剛開始參與時,這家平臺的業務是搶購玉石,后來變成了搶購紅酒,但是操作方式都是一樣的。在順利進行了幾次交易后,妻子嘗到了賺快錢的甜頭,膽子也大了起來,不斷加大投資,甚至把家中100多萬元的基金提前贖回,全部投了進去。
就在她打算把100多萬元買入的紅酒上架賣出時,卻發現交易平臺的小程序打不開了。慌了神的妻子只得向丈夫林先生求助。了解來龍去脈后,意識到不對勁的林先生選擇了報警。
“搶購轉售”實為發展下線造成虛假銷售
經過調查,警方發現這家平臺進行的玉石和紅酒交易,其實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傳銷。今年7月,北京警方對該平臺涉及的網絡傳銷團伙開展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26名,查獲涉案平臺18個,涉案資金逾10億元。
民警告訴記者,這種“搶購轉售”型傳銷的利潤模式之所以非法,在于傳銷平臺的獲利并非基于正常商品銷售,而是通過人際網絡發展下線造成虛假銷售,平臺經營者只要發展會員,由會員之間反復買賣商品即可獲利,整個鏈條并沒有真正的消費需求,而是以擊鼓傳花的形式將商品向下傳遞。
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民警 李京豪:為什么是紅酒、玉石、字畫?因為這些商品就沒有一個固定的價格,它是非標品。大家主要還是想通過這個方式來賺錢投資。他們其實并不關注有沒有這個實物。
也就是說,這些玉石、紅酒不過就是平臺控制人使用的道具而已。參與者在網上“搶購”到這些虛擬的玉石、紅酒后,即可對購得的玉石、紅酒委托上架進行轉售。上架時需先行向平臺支付原價1.5%至2%的上架費。上架成功后,平臺會自動在原價基礎上浮3.5%,作為標的物的新售價。
參與人除了轉售商品的差價外,還有介紹他人加入的提成,推薦人可獲得下線投資總金額的3‰,如果發展會員較多,便可獲得所有直接或間接下線4‰~7‰的提成。
警方查實,該平臺通過發展會員,會員再拉人加入的方式迅速發展壯大,短短兩年時間,就從最初的一個平臺裂變為18個平臺,吸收會員5000多人。
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民警 李京豪:平臺控制人的利潤是非常可觀的。每個交易日少則三四十萬,多則七八十萬。
可想而知,隨著虛擬標的物價格的不斷上漲,參與者所需的資金門檻則會越來越高,因此有能力接盤的人必然越來越少,擊鼓傳花最終會傳不下去。
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民警 李京豪:接最后一棒的這個人會為這個商品、為這個事情買單。而在我們調查中,這些參與者少則幾萬塊,多則二三百萬,有的人甚至把房子都賣了,參與到這個搶購轉售平臺當中,到最后血本無歸。
目前涉案的2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已經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搶購轉售”型傳銷不再伴隨傳統傳銷行為中的脅迫暴力、限制人身自由等行為,因此更加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一夜暴富只是神話,對于商品無限增值等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所謂投資活動,務必保持高度警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