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PE 天津文盲農婦非法集資10億
文盲農婦以傳銷手段結合時新的PE概念,結下10余億元的騙局,四個月內即破滅
2010年7月底完成工商注冊,11月30日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在短短四個月內,注冊在天津市靜海縣的天津天凱(天凱新盛)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從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近9000人手中非法集資,涉案金額10余億元。
“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以前做過傳銷”,財新《新世紀》記者在靜海縣采訪期間,負責案件處理的政府官員在談及這家涉案公司法人代表韓秀琴時,都要提及韓的上述特點。10余億元的巨大騙局與文盲農婦,形成一種奇特的對比,傳銷手段結合時新的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概念,則給中國的PE重鎮天津投下了一絲陰影。
據《人民法院報》報道,近年來,中國的非法集資犯罪活動猖獗,案件數量居高不下,據統計,2005年至2010年6月,非法集資類案件超過1萬起,涉案金額1000多億元,每年約以2000起、集資額200億元的規模快速增加。
一面是方興未艾的PE行業,一面是愈演愈烈的非法集資,而過去幾年間的匯樂、紅鼎創投,還有現在的天凱等案件,屢屢將二者聯系在一起。這讓PE行業相關的從業者、立法者和監管者陷入某種糾結,而對此感受最深的,恐怕要數天津市靜海縣新任縣委副書記、縣長冀國強。
冀國強2010年底赴任靜海縣,此前曾擔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股權資產部(實業投資部)主任。
“PE對中國中小企業的成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還是要大力發展。但是對借PE之名進行非法集資的行為,政府應當依法嚴厲打擊,為PE行業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同時也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另外,要廣泛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冀國強說。
“天凱案這樣的事例,一定要揭示給廣大投資者看,這就是投資者教育。” 一位PE市場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偵辦進行時
“有群眾報告‘天凱沒錢了,這個公司就是個騙子’。”靜海縣政法委張希峰書記回憶此前縣政府有關部門接到的舉報說。
幾乎同時,靜海縣有關部門還接到來自銀行反洗錢監控系統的報告,稱與天凱相關的賬戶出現大額資金流動的異常。靜海縣政府召集有關單位研究并向天津市政府匯報。“有關部門對案件給予明確答復,定性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也得到了公安部的認可。”張希峰說。
天凱被立案偵查后,法人代表韓秀琴等人被靜海縣公安局傳訊,隨后被采取強制措施。翌日,公安機關搜查了天凱位于天津市解放南路259號泰達大廈的市場部。目前,天凱的全部7名股東和若干通過網絡發展下線收取傭金的“網頭”已經被依法逮捕。
經過三個多月的偵查,目前掌握的基本情況是,天凱非法集資案涉及29個省市自治區,近9000人,流水賬上反映出來的涉案金額達十余億元之多。
張希峰說,由于措施采取的果斷迅速,天凱案已依法凍結的資金、資產所占涉案金額的比例,可能要高于全國同類案件的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