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10元可得上百萬元回報?起底“民族資產解凍”騙局
有人宣稱“乾隆皇帝”再現人間,解凍幾十億海外資產。加入會員微信群,每人交十幾塊錢,就可以分到幾十萬。
近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稱,我國沒有任何民族資產解凍類的項目。凡是打著類似旗號進行斂財的,都是詐騙。但目前,仍有大量群眾,沉浸在一夜暴富的美夢中不愿醒來。
廣西百色市凌云縣
廣西百色市凌云縣,位于廣西西北部,云貴高原東南邊緣,距首府南寧360公里。從凌云縣城向東,沿著盤山道,車行四十分鐘,就是邏樓鎮。近年來,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在全國各地呈高發態勢,僅今年,全國公安就打掉了284個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團伙,控制犯罪嫌疑人3589人。令人吃驚的是,處于犯罪鏈最頂端的犯罪嫌疑人大部分都來自這個邏樓鎮。
楊昌勛是凌云縣公安局打擊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專案組民警。他從局里的老民警口中聽說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邏樓鎮就出現過這類案例,據說,就是從這個山洞起源的。
廣西百色市凌云縣公安局專案組民警 楊昌勛:看似很普通的一個山洞,但是就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被一些別有用心詐騙分子作為他們實施詐騙的一個地點。詐騙分子他就是以國民黨以前的名將李宗仁的夫人李氏的名義,稱有一筆寶藏就藏在我們這個山洞里。
詐騙分子口中藏有寶藏的山洞
楊昌勛說,最早的民族資產解凍詐騙,是把受害人騙到這個山洞來,他們事先安排一個化了妝的白胡子老人坐在洞的深處,聲稱只要向老人遞紅包,就可以帶走洞中的寶藏。“老人”也并不是真的老人,而是詐騙分子讓一個人化妝扮成的,坐在那里看守寶庫。
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起源很早,但多年來,只是偶有案發。直到2016年前后,這類案件由帶人進山洞尋寶藏的原始模式,迅速升級為以網絡新媒體為載體、以解凍海外資產為名義的新型詐騙模式,案件規模也呈高發態勢在全國蔓延開來。
這類騙術究竟有何高明之處?為何在近幾年集中爆發?還要從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的基本套路說起。
騙術基本套路:拉會員進微信群
圖為馮俊英
7月12日,記者在廣西百色市第二看守所特殊監區見到了70歲的馮俊英。很難想象,就是眼前這個頭發花白、行動不便的七旬老人,在兩年時間內,組織了幾十萬會員,收取幾個億資金,心甘情愿地轉賬給了詐騙分子。
犯罪嫌疑人 馮俊英:那些老人他們有錢的,他們真有大支票。老太爺有60億的“見面禮”要解凍。
馮俊英是北京順義人,她聲稱自己見到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還親自委托她,負責解凍60億的海外資產。
馮俊英說,2016年,乾隆皇帝聯合國家機關,授命她以微信群的方式拉會員入群,并以“馮俊英皇家軍團”命名,發展了30多萬會員。乾隆皇帝等人還指使她從會員手中收取各類手續費,作為啟動資金用來解凍巨額海外資產,并承諾解凍完成后,這些錢將作為國家精準扶貧資金,分發給她和會員們。
每人交幾塊錢、十幾塊錢,未來就可以分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樣一本萬利的好事兒讓馮俊英和會員們積極地籌款。兩年時間,他們累計被騙3億多元,直到廣西百色市公安民警找到馮俊英時,她都不相信這錢真的打了水漂。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負責人 覃軍雷:從正常人思維邏輯來推理判斷的話就能夠發現是假的。你想一下,一個項目投資一百塊錢,就算是放高利貸,也不可能在短時期之內有這么大的利潤回報,民眾他們就相信。
受害人為什么會堅信這些根本不符合常識的人和事?在這個騙局中,關于海外老人和海外資產的環節設計,是詐騙套路的重要一招。
假扮海外老人 偽造紅頭文件
馮俊英稱自己“真見著了乾隆”
馮俊英篤信清朝的老皇帝現在還活著,而活到現在是因為吃了太上老君的煉金丹。據馮俊英說,她在一個小旅館里真見著了乾隆。
被海外老人的離奇故事說服的不止馮俊英一個,記者在百色市公安局遇見了另一位受害者,她也徘徊在信與不信之間。
馬玉娟(化名)本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2016年她被朋友拉進微信群開始參與解凍資產活動,她也親眼見過神秘老人。
詐騙分子假扮的“海外老人”
據馬玉娟說,這些號稱海外老人的人其實有很多個,身份從歷朝歷代的皇帝、到民國時期的革命人士、甚至國民黨留在大陸的特務,說法不一。
偽造的國家機關紅頭文件
他們有的聲稱把巨額資產存在了海外銀行,有的則說自己在國內某個大山深處藏有大量寶藏。這些人都能出示財產的證明文件,還能說出相應的歷史故事,正好與受害人對歷史的一知半解相吻合。更讓他們信服的是,這些神秘老人還通過郵件給他們發來了偽造的國家機關紅頭文件。
廣西百色市凌云縣公安局專案組民警 楊昌勛:在他們思想里面,可能就是認為這些紅頭文件、紅印章是至高無上的。我們跟被害人聊的時候,他們就說到這個事情,他們認準了這個紅頭文件,蓋了國家部門的公章,這個怎么可能有假。
蔑視受害者 稱其為“豬頭”、“豬崽”
馮廷標,46歲,凌云縣邏樓鎮農民。在民族資產解凍的虛幻故事里,他自稱是一名120多歲的老人,在大山中守著一座裝滿寶藏的寶庫。
犯罪嫌疑人 馮廷標 :我就跟他說寶藏多了,夜明珠、玉,反正黃金、白銀寶藏挺多的。我就說我在十萬大山這邊守庫。然后她就突然說一句,她說你說十萬大山我知道了,電影我都看過了,當年不是在十萬大山剿過匪嗎?我說那你就說對了,當時派兵圍剿我們時候,我們老人就躲在地庫里面,我們有一個月沒有飯吃,就靠寶藏來養活我們。然后她說那老爺子你說這樣我就相信你了。
在常人看來漏洞百出的故事,居然就被相信了。不法分子雖然騙取了少數組織者的信任,更為廣大的受害群眾又是如何淪為詐騙分子的取款機呢?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負責人 覃軍雷:有頂層的詐騙人員,有下線有各層級代理,最后到受騙群眾。這樣的頂層詐騙人員在他們的業內俗稱叫做“割豬”。他們叫“割豬者”,下線各層級代理的叫“豬頭”。下面普通的受騙群眾是“豬崽”。
在這個犯罪鏈條中,頂層詐騙嫌疑人是始作俑者,他們把馮俊英、馬玉娟這樣受害人組織者稱為“豬頭”,指使他們去組織群眾、完成收款。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負責人 覃軍雷:因為感覺這些人好騙,所以把他們當成豬來比喻。有一種蔑視在里面。
梳理全國兩百余起以“資產解凍”為由實施的詐騙案件,數據顯示,已呈現地域性犯罪特征。那么,邏樓鎮是如何發展成了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的中心點?地域性犯罪的重癥又是因何而發呢?
邏樓鎮下轄15個村委會,總人口約28000余人,長久以來,村民以耕種、外出打工為主要生活來源。記者在與村民的聊天過程中了解到,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的確早就存在,但多年來,都是不務正業的人混飯吃的勾當。但2016年前后,情況的確發生了變化,村里的豪宅、豪車突然多了起來,犯罪成員也從特殊群體開始蔓延到了普通人家。馮廷標家就是比較明顯的一家。
馮廷標的其中一處房產
馮廷標是邏樓鎮瓢村村民,這個尚未裝修完的房子只是他暴富的冰山一角。據警方調查,他在南寧市、百色市和凌云縣城至少擁有三處房產,名下轎車有三輛奔馳、一輛瑪莎拉蒂,都是他2016年之后購置的。瓢村的村民都知道,他本是個普通村民,初中畢業之后一直外出打工,做過流水線工人,開過一家米粉店,日子一直過得很普通。
那么,2016年前后究竟發生了什么?刺激他改變了生活的軌跡呢?
羨慕別人發財 眼紅心生騙意
犯罪嫌疑人 馮廷標 :以前聽人家說搞什么四六箱詐騙,但是沒見人家發財。但是到后面來見人家突然之間發財了,那時候我們心里有一點動搖了,太羨慕人家了,眼紅了。
馮廷標的感受在邏樓鎮并非個例,梳理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不難發現,2016年前后,一直處于偶發狀態的案件升級為非接觸式犯罪,受害人通過微信群、qq群的方式自我管理,通過更為快捷的微信轉賬、網銀轉賬等方式運作資金,受害人群體迅速擴大,涉案金額也隨之呈幾何倍數增長。隨著犯罪手段的升級而變化的,是犯罪成員構成的不同。
楊昌勛說,年輕人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新思路與接受能力比較強,使用起來也比較熟練。最低年齡的詐騙嫌疑人才20歲。
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80后、90后比例為75%。除了犯罪技術更容易被年輕人使用,犯罪低齡化的背后,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誘因呢?
年輕人外出打工 沒成想走上犯罪路
今年4月,為了遏制邏樓鎮的犯罪事態,百色市公安局在全市抽調60余名民警入駐邏樓鎮的重點村落。兩個月前,介福村這戶人家的兒子被安徽警方通緝后畏罪潛逃,駐村民警上門走訪做工作,父母最終把孩子勸回來自首認罪。如今,一提到兒子,母親就忍不住抹眼淚。
這對夫妻都在家務農,兒子不到20歲就外出打工,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兒子居然成了被通緝的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曾經獲得的各個獎項
犯罪嫌疑人的母親說,上家下家都說他們家兩個孩子是最聽話的,叫他去做什么他都跟著去做,不嫌累的。走上犯罪這條路,肯定是“養兒不怕憨就怕受人家攀”。
兒子被安徽警方帶走之后,夫妻倆再也沒有見過他,外出打工的孩子就像飛出了家門的鳥,父母們也疑惑,他們在外面經歷了怎樣的生活?又是怎樣滑向了犯罪的深淵呢?
打工謀生太苦 實現夢想很困難
看到女兒的照片 馮凱失聲痛哭
馮凱,今年23歲,邏樓鎮山邏村人,因涉嫌進行民族資產解凍詐騙被警方逮捕。被逮捕后他太想念女兒,委托民警帶女兒照片給他看看。
馮凱初一輟學后就到廣東工廠做工,過著每月賺四五千元工資的生活,但很快他對于這樣的生活開始感到不滿。
犯罪嫌疑人 馮凱:你說那時候三四千工資,像我們年輕人根本存不了錢。那時候剛去廣東,十七八歲,又愛打點游戲,得點工資一半都去充值買裝備了,一個月夠吃夠零用,基本上存不了什么錢。以前從小長到大的發小,各個都是開著豪車的,就感覺心里面有點不平衡。
在警方的統計數據中,這些年輕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初中或高中學歷,甚至很多人還是輟學狀態。這些年輕人輟學后走出大山,夢想著像父輩一樣通過打工過上優于農村現狀的生活,但現實讓他們明白,實現夢想有很多困難。
李浩(化名),27歲,是邏樓鎮新洛村人,和村子里多年在外打工的叔父的謀生手段一樣,他最初也是在建筑領域賣苦力為生。干久了,他不想受這個苦,又想掙大錢。
犯罪嫌疑人 李浩:做之前已經有被抓的心理準備了,但是虛榮心已經把這些想法都蓋過去了,被抓之后,反思過來才覺得,這種事情是不能做的。
熟人間傳播蔓延 家族式詐騙
調查中我們還發現,邏樓鎮犯罪高發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犯罪手法在熟人之間的傳播和蔓延。目前,公安機關重點打擊家族式的詐騙案件,他們駐村工作,就是要把涉騙家庭的情況摸清吃透,從根本上拔出詐騙的毒瘤。
廣西百色市凌云縣政法委書記 黃書貴:關鍵還是要給他們付出成本。一定要把他們非法獲利的東西搞掉。汽車該沒收沒收,房產該拍賣拍賣,絕對不讓他坐幾年牢回來得一棟100萬的樓在那里,不行的。
邏樓鎮的治理正在推進中,然而,要鏟除犯罪土壤,并非是在這個山鎮就可以完成的課題。
民警告訴我們,無論是何種類型的詐騙,犯罪的完成都離不開被害人或主動或被動的“配合”,這樣的現象在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中尤為突出。
民警梁立軍意識到這個問題,就是從馮俊英的案子開始的。
對騙子言聽計從 已然成為幫兇
2017年11月,他和同事找到馮俊英,希望她配合做一份受害人的詢問筆錄,在門外等了一個多小時,馮俊英拒不開門。等民警終于進了門,騙子的電話也同時打了進來。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民警 梁立軍:我們一聽,就是我們這邊口音的騙子。幾乎不用什么鋪墊直接就提到錢。“馮姐我是某某銀行的行長,我現在人在美國,我們那一筆解凍資產現在正在搬上直升飛機,5個億美金馬上就運回國內。現在什么都不差,飛機準備要起飛,沒錢加油,您看能不能跟會員們說把飛機的油費給打進來,打八萬塊錢到這個賬戶就行了。”馮俊英當時想都沒想,放下這個電話又拿起另外一個電話,然后又打開微信,直接在群里面發號施令。
令梁立軍意想不到的是,馮俊英把騙子的說法進行了加工完善,向微信群里的會員發布收款信息。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民警 梁立軍:騙子跟她說是錢運上直升飛機,叫她打過來的是直升飛機的油錢。她明明知道這個事情是不靠譜的,直升飛機運什么美鈔,這個事情顯然是很荒唐,她跟會員又是另外一種說法,她說錢已經打到國內了。他們已經淪為騙子的幫兇。
馮俊英并不是個例,在民警辦案過程中,很少有受害人來報案,甚至民警找到他們都不愿意配合,但他們對騙子卻言聽計從。
專案組民警在辦案過程中有個共同的感知,在整個犯罪鏈條中,受害人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而有組織的群體,他們組織結構嚴密、紀律嚴明、思想統一,還齊心協力。這些受害人為何會積極配合犯罪嫌疑人,以致淪為犯罪的幫兇呢?
遙遠的發財夢 失控的“皇家軍團”
直到記者采訪結束,馮俊英還做著一個遙不可及的發財夢。
犯罪嫌疑人 馮俊英:聯合國有一筆扶貧款,批了6600億,是我唯一的希望。批的那兩天我就上這兒來了。聯合國扶貧辦二號首長是中國人,不會蒙我。
馮俊英本是一名印刷廠的退休工人,退休后一直做保健品推銷。2016年,因為號稱見到了“乾隆皇帝”,開始所謂的民族大業活動。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負責人 覃軍雷 :其實我認為,他們并不是真正的相信,最主要還是自己在從中得到獲利了。交10塊錢就能夠得到20、30萬甚至上百萬的回報,巨大利益的面前,趨利心理太嚴重了。如果你沒有這個貪婪之心,就不會相信天上掉下餡餅。
不僅馮俊英相信天上掉餡餅,她的“皇家軍團”的幾十萬會員,居然也對這個餡餅深信不疑。
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刑事偵查總隊長 呂開旺:賭博的心態,以小博大的心態,給你畫了一個大餅,一次幾百塊錢,你就能夠拿到一套房子,得到幾十萬的回報,有就發了,沒有就當丟了。
趨利之心,再加上一些投機者的僥幸心理,在一場騙局中,詐騙嫌疑人在賭博,受害人也在賭博,雙方狹路相逢。與侵財類詐騙的內核一致,主要原因還是一夜暴富的貪利之心。但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事情似乎又不是那么簡單。
馮俊英的轉賬記錄
事實上,馮俊英從“皇家軍團”經手了3個億的資金,除100余萬挪為己用之外,絕大部分都轉給了騙子,這又是為什么呢?
人員結構金字塔:組織嚴密,紀律嚴明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負責人 覃軍雷 :在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前面她是完全相信的,這部分她肯定要上交。到后面質疑了之后,她還要繼續這樣做,是為了維持她這個團隊、這個組織的穩定性。
人員結構金字塔
對于馮俊英來說,她的“皇家軍團”就是她的獨立王國。她自任總司令,下屬副總司令4人;管理12個縱隊;每個縱隊兩個軍;每個軍最多管理100個微信群;每個群最多500人;估算會員幾十萬。而這個龐大群體組織嚴密,紀律嚴明。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負責人 覃軍雷 :整個人員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像馮某就是在金字塔的頂端。前呼后擁,一個老太太白天吃飯、逛街,包括晚上睡覺都有人陪她,作為這么一個老太太,她在權利上可以呼風喚雨。盡管圍繞她身邊的也是一些老大爺老大媽,但是這些人都是從心理上徹徹底底服從于她的管理。
不光馮俊英,各個層級的管理者們也都在這個獨立王國中享受著精神層面的滿足。而令人吃驚的是,更基層的會員群眾,居然也對這個虛擬的王國異常熱情。
在“皇家軍團”,有著嚴格的群規和任務,會員每天打卡,參加群內升國旗、唱國歌、學習弟子規。而對于這些形式主義,會員們則認為是“愛國”、“非常正能量”的表現。
普通會員可得到數量不等的安家費
為了保持群里的氣氛,經常有偽造的紅頭文件發到群里,稱會員們為國家的有功人士,并詳細規劃了分款的方案,“每個普通會員都可以分到叁佰萬的安家費”,“組織人員不得貪污腐敗”等說法,讓會員們歡欣鼓舞。這些人仿佛每天有了精神上的盼望與寄托,認為今后自己的生活一定會富裕起來。
除發財致富之外,馮俊英和受害人們還心心念念的要建設一個叫做三院的項目,即:大家解凍回來的資產,30%分給會員,剩下的70%集中起來建設三院,即養老院、醫院、孔子學院。
調查中記者發現,遍布全國各地的受害者年齡層大多集中在50歲以上,文化程度多集中于中學文化程度以下。
老人們對養老、醫療問題的關切恰恰變成了被詐騙分子利用的弱點。就這樣,為了每個人能分到幾百萬安家費,也為了共同建設三院,70歲的馮俊英與核心成員在外面租了房子,沒日沒夜地籌款、轉賬,忙忙碌碌、爭分奪秒地把錢轉給詐騙分子。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民警 梁立軍:老太太躺在床上,她旁邊放著四五臺手機,一刻也不停,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接完這個那個響。我們就勸她,馮阿姨你能不能把你的電話給關了,她說不行,我電話不能關,關掉我的電話就是誤了我的大事。
“要攔住大家不被騙,實在力不從心”
兩年時間,馮俊英和會員們被不同的詐騙分子詐騙了上百次,從來沒有任何一次得到回報。按照常識,總會有人醒悟,但這個“皇家軍團”卻像一輛失控的火車,一路狂奔,難以停下。
就在采訪結束的當晚,又有詐騙分子給馬玉娟打去了電話,號稱有幾個億的民族資產讓她帶領群眾去解凍。雖然馬玉娟沒有再上當,但是,7月27日,馬玉娟又給我們發來微信,她曾經的同伴,也是“皇家軍團”的另一個小頭目,正在組織會員籌款。
馬玉娟發來的圖片中,這個張志紅的個人資料顯示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雷鋒戰友藝術團的網站上。而張志紅本人的頭銜是中國循環農業產業創新發展戰略聯盟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副主任。
記者致電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尋找這個張志紅。但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卻明確表明沒有雷鋒戰友藝術團。于是記者又撥打了網上提供的中國人生科學學會雷鋒戰友藝術團的網站電話,卻被告知“認識此人,隸屬于鄉村小鎮。”而記者說明剛剛致電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對方表明沒有雷鋒戰友藝術團后,對方卻說出“你查不出來,那你就是假的”這種荒唐的話來。
我們把這樣的信息反饋給馬玉娟,但她表示,要攔住大家不被騙,實在力不從心。
受害人組織者行為在法律上難以界定
2018年9月,廣西百色市公安局以涉嫌詐騙罪逮捕馮俊英。
在過去兩年,馮俊英在每次收取手續費時,都以管理費為名,多收取幾毛到幾塊錢不等,用于自己和其他核心成員的各類花銷,還將100余萬劃入自己的私人賬戶,這樣的行為已經觸犯相關法律。
但馮俊英被捕后,她手下的二級、三級組織者將“皇家軍團”改頭換面,繼續帶領會員參與他們所謂的“民族大業”。
廣西百色市公安局專案組負責人 覃軍雷 :說精確點他們就是幫兇。受害人組織者是真真正正的執行者,不折不扣的執行者,不遺余力地去執行。這才是這類犯罪的根本。
不同層級的受害人組織者“豬頭”,他們從會員身上收款、再轉給詐騙分子的行為在法律上如何界定,這是民警們最棘手的打擊難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刑事偵查總隊長 呂開旺:對于民族資產解凍類犯罪,我們原來都沒有定義為詐騙,而是定義為傳銷。之后發現又有傳銷,又有騙,多種手段融在一起。所以如果是過去按照傳銷來打,實際上拉人頭5個人以上就可以依法處理。如果按照詐騙來打,因為他所得來的錢全部上繳了,給騙子拿走了,然后他想得到的是預期的更大的收益,跟傳銷又有差別。
即便沒有非法截留贓款,但這些“豬頭”的行為也確實成了詐騙分子的幫兇。不僅如此,他們還公然對抗公安執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刑事偵查總隊長 呂開旺:我們主張前三級的“豬頭”,應該是詐騙分子的共犯,就是他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他也明知道這個項目是騙局,卻還是去實施。三級以下的范圍非常廣,應該要研究一個法律,但是現在,我們在這個法律上是空白的。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法律法規加緊出臺,用于指導民警辦案,將處于模糊地帶的行為納入法制規范的軌道。
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原本就是最簡單的騙局,不過是隨著時代變化升級了犯罪手段,但騙局的最核心,以人的欲望為切入點的根本,自始至終未曾改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