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傳銷內幕:《方與園》成“洗腦”教科書(2)
在搜查現場,當民警問及其他頭目的住所時,張某老練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們在說什么?我不是說過我只是來朋友這里玩的嗎,你們再問,我有權保持沉默。”說話間,他的眼睛經常盯向同一個地方。
就是這一細微的表情,民警很快發現并繳獲了他的手機。打開手機,民警發現上面存有呂某、田某、蘇某、孫某等人的電話號碼。
隨后,根據手機號碼這一線索,警方經過縝密偵查,很快就將蘇某、田某抓獲,但狡猾的呂某、孫某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然而,正當民警苦思冥想時,田某的手機響了,民警當即示意田某按照警方的意圖接電話。
“我在家,你在哪里?”田某說。
“我剛剛接了呂總的電話,她說她有事要去出差,可能有些時日才會回東鄉,我們見面談談吧!”孫某在電話中說。
“好的,我們就在中國銀行門口見面。”田某按照警方的授意說。
就在孫某落網之時,東鄉縣警方通過布控將正在逃跑的呂某抓獲。
審訊中,21歲的呂某(女)、25歲孫某的頑固和囂張著實讓人啼笑皆非。他們一會說:我保持沉默。一會又咆哮:你們憑什么抓我們?我們又沒有犯罪,趕快把我們放了,否則我們告你侵犯人權。
當民警查清兩人的傳銷犯罪事實后,他們才像被霜打的茄子,低下了頭。
傳銷組織等級晉升憑“業績”稱資格“可繼承可轉讓”
辦案民警介紹,按照該傳銷組織的培訓內容,要從事傳銷,必須年滿18歲,有居民身份證,必須親自購買過“商品”(即出資3800元買份額)、有推薦人、還必須簽訂一份協議。
據了解,該傳銷組織按照“五級三階制”的形式,發展了多個分支體系,A級“高級業務員”下面還有BCDE四個級別。
每個“入門者”至少交3800元購買一份“申購單”,才能獲得傳銷組織的入門資格,也就是“實習業務員”,“實習業務員”每發展3個以上下線可以往上升一級到“業務組長”。
此時如果還要往上升,則必須達到兩個條件:發展6個以上下線、培養出兩名直接的業務組長,就可以晉升為“業務經理”;而要晉升為“業務主任”,就必須培養出三名直接的業務經理,并發展10個以上的下線; 而要晉升為“高級業務員”,就必須培養出五名“業務主任”,并發展400個以上的下線。
“實習業務員”親自銷售一份“產品”(即發展一個“下線”),就可以拿到提成560元,到“業務組長”每增加一個級別,提成提高10%,同時要扣除10%的“稅”。除了這些直接提成之外,還有“間接提成”和“銷售補助”。
每月月末,都要開一個“申購會”,一些剛入組織的“初學者”會在會上交錢購買份額,每份3800元。這些錢會被交到A級“高級業務員”的手上,再由A級“高級業務員”進行提成分配。
“可繼承、可轉讓。由于某種原因,你不想從事這個行業,可以把你的資格繼承給你的家人或者轉讓給親戚朋友,并從中獲得一筆可觀的轉讓費。”一位傳銷“精英”甚至這樣鼓動下線。
警方歸納傳銷4特點提示警惕公眾勿入陷阱
“就犯罪的復雜程度來說,傳銷犯罪活動并不復雜,專業性也不強,但卻具有極強的欺騙性、蔓延性和傳染性。”東鄉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萬有才提醒公眾,警惕非法傳銷,增強防范意識,不要相信任何可通過參與傳銷快速致富的謊言。
為了增強公眾的辨別能力,萬有才詳細歸納了非法傳銷活動的4個特點:
一是非法傳銷的組織形式比過去更加嚴密,活動方式更加隱蔽,一些傳銷組織已明顯具有黑社會性質組織特征,并往往將參加者誘往異地從事非法傳銷活動。
二是在以往“拉人頭” 這種典型傳銷形式外,目前又出現了“傳商品”和“加盟店”的形式。傳銷組織使用的道具商品往往集中在保健品、營養品、化妝品等,且價格虛高,主要針對老人、孩子和女性。這些實際價值和價格很難進行量化的商品,特別是女士化妝品,往往被傳銷分子拉開利潤空間。
三是編造神話,反復洗腦。針對當前廣大群眾致富心切、有的投資找不到合適渠道,同時又想擺脫相對來說不寬裕的經濟狀況、急于投資的心理,編造神話行騙。中國有句俗語,“謊話萬遍變成真理”。一旦加入團隊之后,傳銷組織者對被發展人形成人身和心理的雙重控制,沒收身份證、財產,且集中住宿,用暗號進行精神控制。對剛加入的新手,24小時內實行全程緊密監護,有人陪同授課,陪同談心,最終使其深信不疑。
四是發展下線,重在“殺熟”。直銷是單層的,雇傭推銷員之后,推銷員上門和消費者見面。而傳銷是多層,有上線,有下線,最起碼的構成就有三層。不搞多層,傳銷根本賺不到錢。發展傳銷下線最容易的就是利用傳銷人員的親戚、戰友、街坊,重在“殺熟”。而且受騙群眾是受和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員介紹,往往放松了警惕。
萬有才說,目前警方的打擊只是治標,如果從治本來說,廣大群眾要學會如何識別傳銷行為,增強辨別能力,充分認識傳銷的危害性,高度警惕傳銷活動,謹防上當受騙。
“天上不會掉餡餅,”萬有才表示,傳銷所謂的“高回報、零風險”是不可能的。
